佛弟子文库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宽运法师  2019/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不信因果

为什么会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愚痴的关系,所以不相信因果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佛教导我们说,只要我们深信因果,好好地念佛,将来便能成就佛果,如果不好好地学佛、念佛,不相信善恶报应的道理,亦不相信人死了以后,会六道轮回,会转世再生,如此便会永远受苦,而且没有解脱之日。

二、世世子孙,代代相承,延续邪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经常说:爷养父、父养我、我养儿,这样循环不息地繁衍下去,但是不信因果的邪见,并不是今生才有,而是多生多世累积下来的。因为愚痴的关系,一般人都不相信因果,而且不守道德,心胸非常的狭窄,想法也非常的异常,没有办法建立善良的观念,也没有人告知因果报应的道理,因而造恶种罪。

佛说这些都是自己招来的业报,要自己承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邪见,可能是从上一辈就不相信因果而延续下来的,不过既然现在知道了就要改。不但自己要改,而且也要让别人改,让别人也明白因果的道理,不要再犯错、再造新业。

三、不悟无常的道理

世间上很多人不但不信因果,而且无法体悟无常的道理。其实,生死是永恒的必然之道,有生就必有死,生生世世相传相继。生死是从前世的业力继承下来的,生命无法长保,但是人们却不能了悟生死无常的真谛。即使有人讲解,但却很少人相信,并依着这因果道理去专心求道,所以永远得不到如去如来、不生不灭的道理。

四、因为三毒而失去佛道

三毒即贪、嗔、痴。人们因为愚痴昏暗,不信佛的教法,多是违反道德,贪着眼前的快乐,执迷不悟,沉迷于贪欲之中;又或不知道德,沉迷于嗔恚、愚痴、贪欲之中,好像堕入大海里面,不得而出,反而乐在其中,纵情、纵欲,不知觉醒、不求出离;死了以后还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这些众生是何等的可怜!

五、因恩爱故障碍修道

《维摩经》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因为愚痴的关系,造成痛苦的根本与来源。由于太恩爱了,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妻至亲,生离死别的时候,内心极度的哀痛,互相的哭泣、哀呜。生前无限的留恋与眷念,朝朝暮暮,年复一年,希望长久不分,由于不懂无常的道理,就会受尽恩爱的缠缚,失去亲情的苦痛,永远无法解开,直到老死,离开人世。

六、造恶受苦

人由于太过贪爱、执着妻子儿女,纵欲放任,不能自拔,即使学道,亦无法改变这根深蒂固的习性,所以说学道的人很多,悟道的人却非常的少。世间上的人,不论尊卑上下,亦不论贫富贵贱,由于不明白烦恼、痛苦的来源,大都是烦恼重重、焦虑不安的。

因此,一个修行的人就应该从这些毒苦中自拔,拔除之后,就不必再受同样之苦了。这就是释迦佛所说的六种愚痴之苦。

虽然今天大家都懂得上述的道理,不过现实生活中,苦实在非常之多,不但有六种苦、八种苦,还有无量无数的苦。有财苦、无财也苦,求财更苦,从出生开始就苦,有了儿女后还是苦,等他们成家立业了,还担心着下一代的前途,很少为自己打算一下。

所以说,人生苦多乐少,因此唯有靠念佛的力量,才能真正解脱此种种的苦。可惜世人无法了解佛所讲的教法,仍然以苦为乐,因而枉受轮回。如果能明白佛所说的道理,相信任何人,都会放下屠刀,痛改前非,回头是岸,从痛苦的此岸过渡到清净的彼岸。这才是我们念佛人所应该追求的、真正的目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

以正面的心去回应痛苦

现在很多人会需要面对很多的痛苦。而大多数人在面对痛...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

三藏十二部经,没有看到哪部是讲气功的

禅是什么东西呢?平常大家都晓得,有如来禅、祖师禅。...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把用在「低头」中的时间找回来

时下,微信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强大的朋友圈...

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佛教词典】黄檗断际语录

全一卷。又称断际禅师语录、黄檗希运禅师语录。唐代僧...

【佛教词典】住持三宝

入住于世以持续佛法之三宝。为三种三宝之一,六种三宝...

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

【推荐】信仰佛教的好处

宗教对于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显易见的,它是人...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

这一刻急需的,下一刻也许成了累赘

淼镇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附近的山水景色都不错,我们...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圆瑛大师是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一位宗教领袖,值得我们...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

积阴德以转天心

原文: 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

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

饮食,是生物维系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

杀戒包括我们平常吃的肉食吗

问: 师父慈悲,学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严持四重戒...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佛教寺院是否可以供养修炼成精的动物

问: 关于信佛,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里都有供仙位的...

勇敢面对人生,无论到遭遇什么困难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