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净界法师  2019/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征问原由。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那么这个虚空它的体性到底是从哪里而来?说这个井中的虚空是从泥土挖出所产生的,或者是在挖凿泥土的过程当中因为不断地挖凿而产生的,把这个虚空创造出来,或者说虚空是没有因缘自然而生的?提出三个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段。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我们看前面的经文佛陀都是先破自生,再破他生,是把无因缘生放在最后面。那么为什么这一段是把无因缘生放前面呢?古德说,因为我们习惯性会认为说,这个地水火风它的产生是自生的,所以佛陀先破。但是我们一般人会认为虚空是自然而有,是无因缘生的,这一方面的执着比较重,所以佛陀先破无因缘生。说,阿难!这个虚空假设是没有因缘而自然产生的,那么为什么在没有挖凿泥土之前,我们没有发觉这种无碍的虚空现前呢?我们只见到一片广大的土地之相,不像虚空一样是通达无碍的呢?你说无因缘生,其实是不合乎事实。我们一定要把泥土挖出来了,虚空才显现。所以说这个无因缘生是不合理的。

再看第二段。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 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说这个虚空啊,它的产生是因为你挖出了泥土,所以才出现了虚空。那么这样子讲,当我们挖出泥土的时候,你应该看到虚空进入才对呀,因为你这个虚空要等待嘛。等待什么呢?等待泥土出来了你才能够进去。那么当泥土出来的时候,你看得到泥土出来,那你也应该看得到虚空进去才对。事实上,当泥土挖出来的时候,我们是看到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虚空进去,那么你怎么能够说虚空是因为泥土出来而产生的呢?因为你没有人看到虚空进去嘛。

“若无出入”,那么假设虚空根本没有出,也没有入,那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没有一个人看到虚空进去或者出来,那表示虚空跟泥土它本来就是合成一体的,它们两个一体的。是一体的时候,“无异则同”。

既然是一体的,表示这两个同进同退,要么一起进去,要么一起出来。那么当泥土挖出来的时候,虚空为什么没有跟着出来呢?我们只看到泥土出来,虚空为什么没有出来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说是把泥土挖出来虚空才生起,这个是不合道理的。

我们再看第三段。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应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

说虚空是我们挖凿的过程中用这个铁锹去挖泥土,不断地挖,就把虚空给创造出来,是挖凿的过程而产生,那么这样子,我们在挖凿的过程中,应该是把虚空挖出来,而不是把泥土挖出来才对。虚空既然不是从挖凿的过程生出来,我们是挖凿出泥土,那又怎么能够见到虚空呢?我们挖凿的时候是把泥土挖出来,不是把虚空挖出来,所以你不应该说是由挖凿的过程产生。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把前面的三段作总结。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说,阿难!你应该要对这件事情详细观察而且是如实地观照,这当中的整个过程有几个因缘值得注意的:第一个,凿。挖凿这个动作,是随顺于人的手,顺其方向而运转的。挖凿是人的手产生的;而这个泥土,是因为土地的移动而出现的。一个是在人的手,一个是在地上的泥土,那么这个虚空之相到底是怎么有的呢?

因为“凿空虚实”。这个凿是属于“实”,这个空是属于“虚”,因为挖凿是一种有形相的动作,所以它是属于实;虚空是无形相的,这两个不应该产生一种相应的作用。一个有形相的东西怎么会创造一个无形相的虚空出来呢?这两个没有相应的作用,所以应该说“非和非合”,彼此间既非参杂了相和,也不是一种上下的结合。到这个地方,等于是破虚空是因缘生。它不是因缘生,因为它没有自体。

那么以下是破非因缘生,就是自然生。不应该说虚空是无因无缘自然而有。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虚空它本身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也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而有。总而言之它是当体无生的,它只是一种虚妄相。所以这个地方它所要描述的,就是破除我们对相的执着。它只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幻妄称相。

这个地方讲到相状是一种虚妄的影像而已。虚妄的影像,当然没有一个生的地方,它没有生处。它如果有一个生处,这个东西就是真实的,它就不能有变化了。 它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哪有说从哪里来?它根本没有来处的。它也不是从泥土而来,也不是挖凿而来,它只是一个因缘的具足显现出来而已。所以这个地方是破除它的相状,是破除它相状的一个实体,它是没有实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

究竟是谁在烦恼

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

诸佛菩萨对众生平等,但感应为何有差别

诸佛菩萨他对众生说法的时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

佛经中的六成就

佛经的第一段经常有一个很相似的开篇,如《佛说阿弥陀...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

娑婆跟极乐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还要取舍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经常产生恶念怎么办

问: 经常产生恶念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当你有恶念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

四无量心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

【佛教词典】赞那曩

(物名)Candana,香名。玄应音义八曰:赞那曩古译云栴...

【佛教词典】高野三方

指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三派之对立。大治五年(1130),觉...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天耳通

从前,有一个叫耆婆的老先生,他会一种很特别的功夫,...

【佛学漫画】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

劫难之中当如何来修持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 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大安法师答:...

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开发我们的潜能

有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烂醉如泥,回家途中,...

没有任何敌人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