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不善业的果报

良因法师  2019/10/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二】正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三】余报:(若生人中)

就是说我们如果犯了身业的杀、盗、淫;口业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的贪、瞋、痴,这个十不善业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

果报有三个,第一个是花报,第二个正报,第三个余报。

十不善业的果报

第一个“花报”,所谓“花报”就是说,十不善业的正报都是三恶道,而在没有进入三恶道之前,它会有征兆。就像快下雨之前,天空都会潮湿潮湿的,这个就是下雨前的征兆。花报就是征兆,就像结果之前要先开花,称为“花报”。

我们根据《了凡四训》里面的解说,来了解十不善业的花报。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一个人内心有业障,是有征兆的。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头脑不清楚、迟钝,好像血管堵塞了,血流不过去。我们平常看电影、吃喝玩等放逸的时候,好像头脑很清醒;但是一遇到经典、听经闻法、念佛、拜佛,就觉得头痛,或者头脑不清醒,很想睡觉,这是“心神昏塞”。甚至“转头即忘”,因为气血不通,烦恼多、业障重,所以记忆力退失,转头即忘。

“或无事而常烦恼”,有的人没事干坐在那地方也会起烦恼。有的人没有生活目标,整天打妄想、起烦恼。天气晴朗,“天气太好了,好热”,起烦恼;快下雨了,“天看起来好阴,令人不舒服”,起烦恼。这也是一种障重的征兆。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看到行善业的君子,内心很沮丧,不仅不随喜,甚至感到厌烦,内心是一种排斥的心态,这个也是业障。

“或闻正论而不乐”,听到别人讲世间的正道言论,或者佛法正论,内心不快乐、排斥。

“或施惠而人反怨”,自己帮助别人,但是反而被别人伤害,这个不能完全怪别人,有时候是自己的业障。

“或夜梦颠倒”,晚上睡觉的睡眠质量非常不好,总是做恶梦,或者做一些颠颠倒倒的梦,这也是业重的征兆。

“甚则妄言失志”,讲话的时候语无伦次,想要说东却讲到西,想要说是,却不自觉讲不是等等,内心已经混乱的表现。

“皆作孽之相也”,这些都是作孽所显的相。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有这样的事相,或者颠颠倒倒,或者转头即忘,或者晚上睡觉夜梦颠倒,原因是现在的人因为社会、科技的进步,所以越来越方便造业。由于内心没有因果的观念,也不怕做坏事的果报,熏习多了,果报也就越快现前。

上面是比较粗显的征兆。有的人说我没有以上征兆,我身体很好,心很清明,都没问题,是不是不需要忏悔了?不是的。我们刚刚讲,等觉菩萨都要修忏悔,何况我们?就算我们没有这么粗重的问题,但是我们都会有烦恼和习气,有烦恼习气就要忏悔。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没什么烦恼、习气的。但是要知道,如果一个修行人, 看不到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很失败的。贪爱眷属、声名、地位、财富等等的贪;喜欢跟人家比较、看到别人总是喜欢批判的瞋;对因果的道理半信半疑的痴,即使是佛教徒,甚至修行人也都会有的。这些烦恼障跟业障,除了用般若智慧来调伏烦恼之外,再就是要忏悔。因为就算明白很多道理了,但是往往心中还是做不了主,就必须要修忏。

就像在天台宗修行的方法,主要是静坐修禅,修圆顿止观。但是如果修了很久很久都无法相应,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修忏、拜忏。

这是第一个花报,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是业障的征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多拜忏,这个很重要的。而且不是说刚学佛才拜忏,而是一路都要拜忏。我看反倒是老和尚比年轻人还要用功,有九十几岁的老和尚,每天凌晨两点多就起来开始拜佛,都很精进的。

第二个“正报”,就是未来正式的果报,堕入三恶道。

“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随着造业时的心有轻重不同,所以未来感招果报有浅深的差别。如果造业时烦恼心重,即感招上品,也就是地狱的果报,余二类推可知。

三恶道的果报都很长远,而且很难以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待越久痴心所越严重。想一想,我们如果得了重感冒,头昏脑胀时,佛号还念得出来?正念还能生起?所以进了三恶道很难以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思惟此理,于因果怎可不谨慎,同时怎会不积极忏悔呢?

第三个“余报”,从三恶道出来之后剩余的果报。这当中包括等流果和增上果。等流果就是指我们正报的等流(相续)果报,也就是属于正报中的余报;增上果主要指的是依报中的余报。

如同上表,比如一个人短命、多病,为什么呢?很有可能就是过去生杀生的余报,这个时候就是要多忏悔杀业。不能只是放生,放生只是助缘而已;还要忏悔,修习忏悔法门。

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求世间的福德,但是诵经持咒,求很久求不到。这并不是法门的问题,而是要配合忏悔。比如世间人求子、求婚姻、求事业,有时修很久都求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过去,或者过去生当中,曾经做过相应的罪业,所以在未忏悔清净前,会妨碍这些福业的现前。

例如欢喜吃鱼卵,不忏悔而求子;障碍他人婚姻,不忏悔而求婚姻等等。倘若所造业重,在这些罪业没有忏除之前,将会障碍福报显现的,必须要配合拜忏,这个很重要。

在此举《了凡四训》的例子:袁了凡想要求子,云谷禅师就问他:“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意思就是说你反省自己的习气,像是该有功名、孩子吗?袁了凡想了很久,检讨自己的性格当中,刻薄等种种不良习气,不像是有福德之相。

所以云谷禅师就教他“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也就是从以治习气为主,配合持准提咒、培福等助缘以转业。所以并非如一般人所想,《了凡四训》主要是教人填写功过格等。如果习气不除,修再多福报也难以显现。袁了凡深知此理,因此才改名为“了凡”,以铭自己修正习气、积功累德的决心。所以忏悔、改正习气,才是真正求福之道。

我们可从上表,十恶业的余报中去自我检讨,就可以知道自己习气何种偏重,而能努力忏悔、对治相应的习气,才有转凡成圣之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良因法师文章列表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问:同样杀一只蚂蚁,果报有可能堕到地狱,也有可能只...

活驴现杀,受现世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和动物打交道,记得我上小学时我们...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

邪淫把我们逼向堕落与灭亡之路

邪淫害人不浅,古人曾说过万恶淫为首,这个恶不仅仅是...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佛教词典】不害

不害者,无瞋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

【佛教词典】柯罗夜叉

(异类)孔雀王咒经上曰:柯罗,梁云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装死的野狐狸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

圣严法师《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常吃五类食物易伤大脑

一。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

【推荐】佛佑中阴往生——德文法师的往生纪实

东林寺丈室衣钵德文法师,于2024年1月22日23时12分,在...

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借」来的吗

蕅益大师他在念佛的时候讲三资粮信、愿、行。 他说我们...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