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净界法师  2020/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要经常去想这道理。我们不要太注重这个人生的相状,这些都是业力,你碰不得,每一个都是地雷,弄得你满身都是伤痕,所以我们要从相里面去思惟道。

其实这个因缘的假相都是暂时的,他背后有一个真实的本性,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空观其实是什么?空掉你的妄想,不是空掉外境的。这个业力你不用去空它,你心只要不动,他对你不会伤害的,你没有跟他感应。

有一个外道看到佛陀一直骂佛陀,骂了半天,他问佛陀说:我骂你,你都没有反应呢?佛陀说:如果有人拿东西请你吃,你不吃会怎么办?他说:你就自己拿回来。佛陀说:你自己在造业,佛陀的心不动,安住空性。

所以安住空性是什么情况呢?在经典上讲出一个譬喻说,一个圣人的心安住空性就是,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这个鸟它的确从虚空飞过去了,但是他没有留下痕迹,他无住。他该干什么干什么,做完以后心中都没有相状,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

所以修空观的意思不是说,你今天都没有人刺激你,那不是,那只是缘缺不生。就是你的妄想在活动的时候你能够做到无住,这个时候你不跟你的妄想感应,跟你的真如感应,这个就是空观。

你从平常慢慢训练,我们在修习空观的人,他是这样,你的心会慢慢淡薄下来,你一定要经过一个过程,就是觉得人生没有好坏,那个心很淡薄,就是快乐的时候你也不觉得快乐,痛苦的时候你也不觉得痛苦,你那个受被调伏了,人生没有太大的这种差别,这个时候你就有点功夫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慢慢开始历练了,从空出假了。

如果你现在的感受还是起伏很大,你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快乐,痛苦的时候还是很痛苦,那你没有修空观,你的心中一定有一个相状在引导你,仁者心中,必有一物。如果你的情绪变化还很大的时候,那你心中一定有一个东西在里面,这个你不拿掉,临终的时候它破坏你正念,就是它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改变自己的九条建议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

【佛教词典】二十九事

【二十九事】 p0029   瑜伽七十八卷十八页云:云何名...

【佛教词典】萨迦耶见差别

【萨迦耶见差别】 p1419 大毗婆沙论八卷二页云:然此萨...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

妙境法师:四护法门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 二、力护 三、心护 四...

8种水果让你秀发飘飘

一、奇异果 可谓水果的营养之王,富含胡萝卜素、维他...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