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净界法师  2024/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直接内观真如,不是,佛陀先施设方便。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第一个,修学无常观的“灭色取空”先治爱取的病。修行跟治病是一个道理,重者先治。佛陀先对治爱取,佛陀开了一帖药,叫无常观,就是你要观察你所贪爱的财色名。所有的这些你贪爱的境界,是无常变化的,它可不是稳定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这表示什么?这表示我们的心会受到伤害,因为这严重地违背我们内心的期待,我们的期待是要稳定的。所以无常故苦。

接着从痛苦当中我们知道苦即无我,哦,原来我们不能主宰人生。如果你可以主宰人生,你怎么会给自己创造痛苦呢?可见人生我们说了不算,是业力说了算。所以,从无常而推论到人生是痛苦,从痛苦当中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没有主宰权。那么,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最后无我故空,就证得我空的真理。所以,无常观的“灭色取空”主要是对治我们第一个障碍,叫做爱取。

这样,我们对三界的贪爱就慢慢地淡薄了,反正三界的快乐就这么回事,譬如刀上的蜂蜜,你想吃蜂蜜,你就要付出受伤的代价,因为那个蜂蜜后面是一把刀。所以,三界所有的快乐都要付出代价,没有例外。你要享受快乐,你就准备付出更多痛苦的代价,就这么回事。既然我们不想受到更多的痛苦,所以我们只好放弃快乐,这个就是生命的抉择。我们开始追求寂静。这是第一个观照。

第二个,修学因缘观的“缘起性空”,就是生命是无所得的。我们从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说生命无所得。佛陀说:“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要了解生命,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首先要看它的源头,它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看这句话,“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原来生命是从因缘而来!这个就是“缘起性空”。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什么凡夫的生命会受生呢?那是因缘和合而受生,灭也是因缘别离而消灭。从一念心性的角度,生与灭都是“唯心所现”的暂时存在假相。但是我们凡夫自己是弄假成真了,我们一昧地追求因缘果报,就把人生当作真实的生、真实的灭。其实佛陀说,生是因缘和合而生,灭也是因缘别离而灭,这些都只是因缘的开合作用,理论上从我们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是“毕竟空”的。

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小孩出生了,福报很大,这怎么回事呢?他的福报是跟因缘借来的。他一开始就是跟因缘借的,他的整个生命的色身、环境、事业、眷属,所有的一切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所以,刚开始就是跟因缘借来的,他所有的一切根、尘、识都是借来的,等到死亡,因缘的势力结束了以后再还回去。所以,我们每一期的生命就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从因缘借生命的种种假相过来,然后开始受用;受用完以后,再还给因缘,所以说“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这一借一还本来是很正常,这人生本来就是个善恶业力的释放,本来是很单纯的善恶业力释放。但是我们加以攀缘以后就变成很复杂了,很复杂。所以,佛陀必须让我们看清真相。就是,为什么人生无所得呢?因为你一开始就是向因缘借来的!所以人生只是一种假相,因缘和合,啪!出现一个假相。这个业力释放完以后,这个假相就自然消失掉了。

比如说,经过二三十年后你得到另外一个果报——你现在是某甲,你来生变成某乙,那你说我前生我的某甲的色受想行识,我的六根六尘六识,乃至我的一切受用,跑哪去了?没了,完全消失了,觅之了不可得了!因为你一开始就是向因缘借来的。所以,为什么佛陀说它是虚妄?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但是我们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所以佛陀必须要讲无常观跟因缘观,来调伏我们三界的爱取跟攀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龙施女得佛授记因缘

过去,佛陀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及五百位诸大菩...

亲戚为何不喜欢我家的人

问: 弟子心里很苦,亲戚们都不喜欢我家的人,在一起...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

众生是福慧的源泉

人的苦乐就在一念间。一个人如果转变观念,他就不苦了...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

【佛教词典】经者

(人名)受持法华经者。又讲说经论者。对于禅者而云。...

【佛教词典】身愚

(术语)谓于身造恶者。无量寿经下曰:身愚神闇。嘉祥...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称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礼拜,不祥。 二、佛前骂人,不祥。 ...

高声念佛诵经的十种功德

《业报差别经》: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 能排...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一)前言 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张有家庭...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随时随地防护心念

怎么样防护呢?佛告诉我们防护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们...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

大安法师:往生极乐要如何发心

问: 发菩提心是往生条件之一,出离心能不能等同菩提...

卧时即有,坐时即无

问: 有和尚问石霜庆诸禅师:听说佛性像虚空,这对不...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