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界诠法师  202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动机

是因世俗烦杂?事业挫败?感情失落?家庭变故?还是认为僧家清闲?寺院清净?或感悟人生,无常厌世,追求真理,信仰佛法,了脱生死?

出家不仅出世俗之家,更应是出生死家,出烦恼家,出三界家。为报恩,为度生,为成佛之远大目标而出家。

唐玄奘大师之宏誓:“近光遗法,远绍如来”之壮志。

出家非为衣食,非为安逸,非为消极,更不是一时冲动感情用事。既舍世间之名闻利养以及父母亲属,应为修道、弘法、护教而献身。

二、出家的安住

出家将身住寺院,心安道上。

世俗生活是五欲自在,放纵率性,愚痴贡高,刚愎自用。出家则改为少欲知足,进退有度,三业严谨和调柔谦下。

从世俗的喧闹到寂寞平淡,朝夕伴随钟鼓,孤灯独影。

从丰富多彩到重复单调;从为所欲为到种种约束;从家人的依赖到单身独立;从信仰单纯到法义繁杂。

出家能承受一切,诸如称、讥、苦、乐、利、衰、毁、誉。

律中所说,所谓“三常不足”,少吃、少衣、少睡眠。令知无常之苦,知苦、厌苦、离苦。

三、出家为何事

先修福行:为众执劳,以学经教,为长智慧。切勿早早去住山、闭关,更不要未知而讲法、收徒、接寺院、当住持,也不要应付经忏佛事。

学会吃苦、吃亏、耐劳、谦卑、忍让,集积资粮。

偷闲偷安,莫攀比,莫悲观,依僧团,明因果。

沙弥学处中,应具五德:发心出家,怀佩道故;

毁其形好,应法服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

委弃身形,遵崇道故;志求大乘,为度人故。

四、出家的种类

出家分身出与心出。有身出心不出,有心出身不出,有身心俱出。

出家有学教弘法,有专事修行,有执事住持,有应付经忏,有随缘参游。

未出家前从影视或从书本上认知的佛教,到现实身边的佛教,从做居士到身为僧人,有一定差距。

五、出家择师

有择师之名闻、业绩,分享光彩荣耀;有择师之名大却师无暇教导法义;有择师之无名却又教不了。律中要求:十夏以上,知法知律,能勤教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出家人姓「释」的由来

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

【推荐】倓虚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

七事得梵天福报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

十种金刚心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

学佛有什么好呢

不少信众和我说起,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

【佛教词典】二种思思议

【二种思思议】 p0030   瑜伽六十五卷一页云:复次略...

【佛教词典】佛缘

谓来世成佛之因缘。又作佛因。如以信佛之因缘,愿往生...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从根本上的觉悟,才是真正脱胎换骨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佛在世的时...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不必计较以往的得失,但种未来的福田

佛说:一切世间人们为善作恶所得的因果报应,就像影随...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光目救母

地藏菩萨的故事——光目救母...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