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宏海法师  2020/10/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主题也是怎样锻炼身体。请法师开示怎样才能不怕死?

宏海法师答: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在生死中,人活百岁必有一死,说要了生死,但还是会怕死。我们净土的同修们也是这样,有时候口口声声说要往生,然后一发现有个养生的项目或者诀窍,马上就群起而追之,有的最后就走偏了。

现在很多流行的健身养生项目,都是从佛弟子,特别是从净土行者开始火起来的。从这点上来讲,我们有时候真的是颠倒的。

当然,佛门也讲“身安则道隆”,生活当中锻炼一下身体,适当的保养一下,也有助于护持我们修道。你身体如果特别不健康,甚至是病苦缠身的话,它会摧毁你的正念,让你的精进力就提不起来或者懈怠下去。但如果生活的主旋律完全就是怎么去保养色身,强健色身,那就没有必要。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思维,怎么树立自己对于死亡的认识,建立正观。

我们要知道,人是必死无疑的。在修道的次第里面讲,首先一定要立足于生死是个苦海的背景,发出离心,从生死中拔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我们常讲念死,就是念“人肯定会死”,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死的时候,只有佛法才能顶事,其他都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面对这样的苦楚逼迫,我们才生起了要超越死亡的愿力,才要了生脱死。这样就把死转成道用。什么叫道用呢?就是我们修道的助缘。

比如净土宗的祖师昙鸾大师,他当时也是被“死”给困住了,觉得身体不好,注释经典的时间、精力都不够,所以想去求个长生不老的仙方。最后碰到善知识菩提流支给他说,我这里有“不死药”,就把净土法门传授给他。所以说,“好怕死”是凡夫的通病,希望同修们一定要把它转成动力来超越生死。生起这个愿力,这个死就成了我们的助道因缘。

再进一步讲,其实人是死不了的,或者说众生是死不了的。因为轮回是没完没了的,人死了还要生。这个色身坏了,转眼间,他又马上投胎转世,继续六道轮回。

《楞严经》里面有这么一个片段:波斯匿王给佛陀说,我这个身体越来越老朽了,步步老态龙钟,渐渐鸡皮鹤发,一年不如一年了。当时释迦牟尼佛就给他开示说,你小时候去看恒河,还有你现在再去见恒河,你发现了没有,你的身心世界里面有一个不死不老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你“能看到恒河”的这个功能,也就是佛教里面讲的“见性”。这个见性有没有变老呢?没有。波斯匿王听了,当时就大喜过望,原来自己是死不了的,就彻底向法向道了。

你如果实在是怕死,那正好修净土嘛。你念佛,念念相应,反念念自性,把这个本性给念出来,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就不死了。在你的这个因缘中,就把死亡给摆平了。这也是一个对治怕死的方法。

总之,从现象上来讲,死亡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但也给了我们超越生死的机会。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死亡是一个幻觉。当你把本质的东西彻证彻悟了以后,死亡就像演戏一样,随便的一挥洒,它就是一个过程而已了。

希望通过佛陀的圣言,祖师的开示,能够消除您对死亡的恐怖,并且能够发大心,信心坚固地超越生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

净土法门的难信与仰信

净土法门就由于这样的至简至易、至顿至圆,又是从佛的...

学佛多年还是怕鬼,该如何对治

问: 请问师父,弟子虽然学佛多年,然而还是怕鬼,甚...

【推荐】肺癌晚期的父亲念佛往生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可以睡在床上默念佛号吗

问: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动物不是供我们食用的

四个很好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应该食素? 1. 因为吃肉就...

餐盘里盛满无尽血泪(图)

先打断腿,再装进笼子里。我们的餐盘里,盛满了它们无...

【佛教词典】诸法无相

(术语)谓诸法为因缘假和合,无一定之相也。...

【佛教词典】五法事理唯识

(术语)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尽为唯识也。其所以然者...

这样算是舍大求小吗

问: 我以前修学《金刚经》,最近一年多修学净土持名念...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佛学漫画】如何开启幸福之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

如盲执烛

在拘睒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