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儒释道是一家吗

宏海法师  2020/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儒释道是一家吗

问: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文章,您说到儒释道不是一家。弟子有疑问如下,《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儒释道不是一家,佛的这句经教怎么理解?师父您在带我们学习印祖文钞,而印祖经常教人,就是让大家学习《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您也说印祖讲法圆满,如果儒释道不是一家,印祖为啥叫人学习?您为啥说他老人家讲法圆满?

宏海法师答:这话我讲过。印祖是儒家思想很浓,但他并不完全是“儒释道大同主义者”。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

说起儒释道思想,也有人讲,以儒家为用,佛家为体。但是,从最究竟的层面来讲,我们常说: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咒,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什么叫无等等咒呢,就是没有法能够跟它持平。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见地。什么意思呢?就是佛法讲到究竟处圆满处,是不共法。

任何世间法,任何其他的外道、学说体系或者修证次第,都达不到佛法的究竟圆满。这是佛弟子最根本的正见。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

讲到“儒释道不是一家”,印祖也有过开示。就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在事相上把这三家混为一谈。因为世间的差别相,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高度,各有各的视野角度。每个宗教、学说体系、哲学思辨,甚至一般的自然科学,它都有自己解释世界的角度。在这一点上来讲,它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华严经》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立足于彻底证到无等等的境界以后,回过头来讲他的巨大包容性,才讲到“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佛法要看你站在哪个层面来论,不可以混为一谈,也不可胡乱对接。你角度站得对,佛法怎么说都对,它是圆融无碍的。

从理上性上来讲,儒释道确实是一家,因为从真如自性上来讲,一切大乘经典都是以真如实相为体,实相就是一切相,包括儒释道之相,那当然是一家。但是从事相上来讲,也就是从它在世间流传住持的方式方法来讲,大家在学习它、理解它、受用它的时候,所站的角度,所得的利益,就不一样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厘清。

我们常有一句话,叫做“不能用差别讲理”。《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讲理。讲理的时候,你不能用差别相去说。讲理的话,根本没有儒释道的分别。你也不能用平等之理去讲事。讲到儒家、道家、佛家的时候,那这就是有差别相了,这时候你就不能用平等之理去给它不容分说的做会通。事理要圆融,才能叫二谛圆融三昧印。

儒释道不是一家,那《印祖文钞》里边为什么会讲到很多的儒家思想呢?他为啥叫人家学习《安士全书》、《了凡四训》呢?

这里要告诉大家,文钞的圆满体现在,他能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这也是印祖弘扬净土最根本的一个立足点。首先在当时来讲,《印祖文钞》所针对的应机众以在家弟子居多。其次,净土虽然说三根普被,上中下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修,都可以成就,圆满。但是要记住,它并不是没有差别次第。

比如说《了凡四训》就是讲人天善法,以善法的面貌来弘扬净土法。《安士全书》并不只讲儒家思想,后面也有直指净土,也讲空法、解脱法,不同的次第都有,这才是圆满的佛法。印祖就是这样讲,《文钞》里面有世间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法,家庭和睦之道等等诸如此类。

如果你一定认为,“儒释道是一家”才叫圆满,说它不是一家就不圆满,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好比我们讲学校教育,其中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都可以有,这个是对的。《印祖文钞》的圆满,就是立足于这个点来说的。

但是你现在要说,小学生跟博士生彻底扯平,说他们都一样才叫圆满,这个就错了。同样的,你说“儒释道大同才叫圆满”,这样的理解点就错了。

错在两点,一个是你事、理没有厘清,用事来说理,用理来破事。第二点,你对圆满这个概念的理解有点混淆。你认为圆满就是大家一股脑都对,不分高低上下,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圆满是说,他次第分明,点滴不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

为何觉得净土很难去

问: 南无阿弥陀佛!善知识说现在能够学佛,是过去恒河...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这种爱看上去是乐,实际导致的是苦

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把心放在什...

十句蕴含大智慧的话

1、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

智者大师把第六意识分成四种情况

第六意识它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内外的问题。我们谈谈它...

【佛教词典】解了加行

【解了加行】 p1235 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名为解了...

【佛教词典】二如来藏

指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如来,即理性如来;藏者,含...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念佛不改心,等于说空话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销我亿劫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佛制杀戒是最善的功勋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

贪小失大

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一国的领袖,富有四海。下至贩...

佛教的皈依仪轨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

老中医所遇的因果业报

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