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密参老和尚  202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我们功夫应当稍有进步了,心底上也应有所变化,有点进步,还要求精进。没用上功的要生惭愧了,光阴如箭无常迅速哇!

修行的路子我们要搞清,怎样下手?怎样用功?如何是正路?如何是邪路?如何是妄想?要把这条路弄清楚了,才好上路。已经懂得要往前走,往前走的希望打到家。

初修肯定是妄想多用不上功夫,念佛人也是这样。为什么妄想多?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原因就是动,身动心也动,没有休息时候,等于你这盆水老是浑的,能现出月光来吗,睡觉也是动,所以了生死必须从静中下手。庞居士说过的话很好,他说:“世人爱黄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静宝贵啊!

古人为什么一碰就开悟呢?因为常在静里。想静下来,就得息妄想。参话头的人一心抓住话头,诸念不消而自消。念佛人一句佛号蓦直念去妄想自会减少。我们打七大家考察一下有没有这个功夫?没念头时,也不是无记,没有妄想,历历分明的,如同光明藏。这个功夫是靠不明白的疑情,消落诸念得来的。没有疑情念头就来了,初步功夫就是这样,这是下手处。

有话头算有进步,能站得住,动静不异为最好。就是能够老是这个样,四威仪中能用得上,保持正念,没有其它念头,这个正念疑情还未破。念佛成团成片叫伏烦恼,事一心不乱,这个样子就进步快了。所以当住此,入三摩地,当从这里得真如三昧,能够安住的话,不愁不开大悟。这只能是初步功夫,并不是开悟见性,还有一段距离。功夫现前就是这个样子,正念能不能占长,功夫就在这一念上做。

佛在世有一比丘,修行很多年,觉得在山里修行怕狼虫虎豹,就到海边建茅蓬修行了十二年,海边有好多水里的众生夜里都跑到岸上玩,这个比丘心里还是定不下来。佛陀知他得度因缘已到,就化现一比丘来到岸边茅蓬问他修行情况。比丘把情况一一说明,化身比丘的佛听了说:“怨不得你不清净,你是被这些外景所迷惑了,人不能得道是心猿不休,你看到那个乌龟吗?你应当跟它学习,海狗咬它时,它把四肢头尾都缩进壳里去,他的四肢头尾就像人的六根,海狗就像六尘,六根不染六尘,心里自然清净自会成道”。

这比丘一听,心开意解,这法子真好,非常感谢,佛化比丘没走多远化光而去。这位修行比丘这才知道佛来度化他,始发起大心,按照佛说的乌龟办法,不管什么东西来,都知道自己一念从何而起,七天后证得四果大阿罗汉。

我们现在的心是否还像一只猿猴那样四处攀缘心无宁时?得人身难、学佛法更不容易,想了生死万里无一,想了生死修正法也是万里无一,算起来我们还是有福报,稀有难得啊。

末法众生总是动多静少,很少有静的因缘。我们修行第一步要修静,可是静了以后还要有功夫,你没有功夫,光住在静上又是障碍。动是障碍,静也是障碍,也不要住在静上,静也是相。功夫作到疑情成团成片,或是观心观到一念不生,念佛念到风雨不透,一心不乱时,对自己的命运始能有所把握。参话头时不要住在这里,不能看死话头,或落入无记里,如果没有妄想,也没昏沉,功夫也不用,也不起疑情,就这么凑凑和和养养神,养长了,就落于昏沉,这样子叫死水不藏龙,这是静中之病,不容易见到主人翁。

参到这个光景要起正思维,疑情就是无思维的思维,由思维入定,思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的,我们的心是六尘缘影,这么一追,动静之念没有了,达到心境两空、三昧现前。金刚经上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不可得”。这时身心俱不可得,都不是念佛的主人。只有这一个历历分明,无名无相,无头无尾,无大无小,遍一切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寂而不昧,圆明觉悟。这是什么?你说它名字,起不出名来,动念皆非,你要说没有名字,它什么都知道。这是不是念佛人?“是啊!”它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时要一把擒来在这里承当下去,你会大哭一场的。参禅是这样找到本来面目的,至此疑根断尽。

念佛念到根尘脱落,能所双亡,入三摩地与禅相同,方知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的道理。

根本法就是禅,真的开悟见性就会明白身心世界、生死轮回都是虚妄的,同时也明白都是佛性的作用。就如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成佛唯一途径就是见到本具的佛,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在灵山塔下修。这是把修行的路头告诉大家。上根利智一听即了,不用费事。假如疑情还没起来,就是思维观察。参参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你的心,听话吗

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你的心,听你的话,然后...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

省庵大师:念佛著魔辩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

想让佛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积极努力

大磬一响,苦空无常,思惟人生,积极向上。 大家来参加...

【佛教词典】内外兼明

(术语)五明中前四明为外明,第五为内明。五明兼备者...

【佛教词典】超越

一神教认为世界之创造神为超越神;然在佛教真理中,并...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象

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

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堕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

研究生与研究死

有一次给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讲课,我问同学们:研究生...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吗

问: 弟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什么是参话头

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四大本空无有我,一身自重不干人

我们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

冤冤相报何时了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