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明旸法师  2021/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净行之力。另一方面更加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有了自他二种力量,纵使自力不够,还有佛力可以依靠,所以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古代净土宗大德、永明延寿大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十分重要的开示。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妙方法,只要我们能够死心念去,一定是会成功的。什么叫做死心,就是把世界上一切妄想杂念之心,都死得干干净净,一心一念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就如鸡抱卵一样,一心一意把卵孵成小鸡,自己的饮食都不放在心上,把母鸡从窝中拿了出来,他立刻又走进去抱卵,时刻都不肯放松。我们念佛也要这样才对。保证念得一心不乱,决定成就念佛三昧。

再讲一个梁武帝与志公禅师的故事。梁武帝是非常崇敬志公禅师的。有一次梁武帝兴致勃勃地要请志公禅师去看戏,他和志公坐在一起看戏,演戏的人听到皇帝请国师看戏,自然格外卖力,把戏做得特别精采。到戏做好了,梁武帝看得非常高兴,就问志公禅师:‘今天戏做得好看么?’禅师说:‘我不知道。’又问:‘今天唱得好听么?’禅师又说:‘我不知道。’

粱武帝听到禅师回答了二个不知道,心里十分纳闷,为什么禅师和我坐在一起,明明是在看戏听戏,没有睡觉,也没有做别的事,却说不知道呢?志公禅师对梁武帝说:‘陛下,我们出家人,生死事大,一天到晚用功办道都来不及,哪里有功夫来看戏!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同时请陛下下令刑部尚书,选择一个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双手捧一面盆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再对罪犯说,等戏做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戏还没有做好,盆中水洒了出来,戏做完后,立刻绑去斩首。’梁武帝当时也不知志公禅师是何用意,只得照办。

次日,梁武帝和志公禅师依旧一起看戏,这个罪犯捧著盆水跪在台前看戏,等到戏做完了的时候,这个罪犯盆中的水一点都未洒出来。志公就请梁武帝去问罪犯:‘今天的戏做到好看么’?罪犯回答说:‘不知道’。又问‘今天的戏唱得好听么?’回答说:‘不知道。’梁武帝说:‘你跪在戏台前看戏、听戏、为什么会不知道?’

罪犯说:‘陛下,我心里顾著这盆水都来不及,那里有心来看戏听戏。’罪犯这几句答得和志公禅师一模一样。到这时梁武帝才忽然大悟。明白心不在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道理。这个罪犯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很明显在这生死关键时刻,他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这盆水上。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我们修行念佛,能够以死心来念佛,一定是会往生西方,真所谓:‘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念佛的要诀,就是以自己的心光,来照著佛的名号,佛的名号是境,心光是智,我们用智照境,用境照智,提起全付精神来念佛,要像猫儿捕鼠一样全神贯注,一丝一毫都不放松,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东晋士大夫的净土情怀

东晋末年,在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中,随着慧远大师的到来...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这个悭就是耽,是爱的意思。不过耽比爱的势力更强大,...

制怒、心静如水、养心

制怒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佛教词典】舍根惟善业感

【舍根惟善业感】 p0976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巻十页云:...

【佛教词典】三空

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

如何放下烦恼

问: 如何放下烦恼? 正如法师答: 人生在世,烦恼总是...

斋日和斋月

六斋日是指每个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

高僧大德为何偶尔也会示现重病缠身

问: 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与各种人相处的秘诀

会与人相处,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尽早成功。其实,每一...

找一条真正的成功路

对于出家人而言,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妄念,是世间人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