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净界法师  2024/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这个“悭”就是“耽”,是“爱”的意思。不过“耽”比“爱”的势力更强大,是“爱”得很厉害了,才叫“耽”。

‘耽着财法’,内心当中对于自己的财物、或者所摄持的法门,非常的爱着,‘不能惠舍’,不愿意把你的财富,以及所学到的佛法,适当的布施出去;‘秘吝为性’,“秘”是把它隐藏,不让人家知道你有财富、你有佛法;‘吝’是吝惜不舍,吝惜不给别人。一个是隐藏、一个是吝惜。它的相貌是︰‘能障不悭,鄙涩畜积为业。’

“涩”就是不流通、阻碍住了,鄙恶的一种不流通。也就是︰这些财物、佛法,不能从你的身口意流到其他众生身上去,无法流通,‘畜积为业’,把它聚积起来,不肯施舍。

在蕅益大师的《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上说:“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不可不戒也!”对财物悭贪,有什么过失呢?世世贫穷。对法的悭贪呢?这个法有很清净的传承、很殊胜啊,但我不随便给别人,那有什么过失呢?世世愚痴。所以不可不戒也!这件事情要注意啊,这样的因地是不好的!会使令我们贫穷、愚痴。

“财”跟“法”就像流水一样,要流通才能够增长广大!以佛法的意思,要“舍”才能够“得”,舍得出去才能够得到更多;你把它保存起来,“死水不藏龙”,下辈子就糟糕了,会贫穷、愚痴。所以要用“施”波罗蜜来对治悭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想伤害人家,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

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

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推荐】鱼的真相:不是用来吃的

与我们所认为的恰恰相反,鱼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保...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仁清法师: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

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因...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佛教词典】无上菩提

(术语)菩提有三等,声闻缘觉佛是也,此中佛所得之菩...

【佛教词典】生死岸

(譬喻)生死海之此岸也。涅槃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阿...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如何处理毁坏的佛像经书

在事相上来讲,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们的佛像,...

超越的情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

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

句句消归自心

祖师们常常教诲我们,要做到句句消归自心,如说修行。...

中西医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西医: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