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仁清法师: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

仁清法师  2011/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因果报应竖彻三际”。由于很多人并不完全正确了解因和果的这一特性,致使产生了错误的理念,比如有人认为:家中有信佛的就行了,我本人不去修行也无所谓,佛祖照常保佑我……如此种种。这是非常愚痴的,因为:“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说”。

所谓“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就是“未作不得,已作不失”,也是“种何因,得何果”,也即是“自作业,自受果”。这跟其他人没有关系,即使父母子孙也不相干……

《涅槃经》说:“父有过恶,子不获殃,子有过恶,父不获殃。各自之死,善恶殃咎,各随其身。”

《无量寿经》说:“善恶报应,福祸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泥犁经》说:“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受福,恶自受殃。”

《地藏经》说:“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可见,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即怨不得、也靠不得、更等不得。明乎此,那你对“修行人家中还会有不测之事发生”,就会正确认识了。

修行人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经过一定的修行时段,确实会改变很多东西,比如:家庭更和睦,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富裕等等。那怎样看待一个修行者与其它家庭成员的因缘关系呢?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者向佛菩萨祈求一个孩子,“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或“生端庄有相之女”。这孩子的福报,也并不是父母的赐予,而是过去世修行的结果,只是因缘成熟,今生到有缘有福之人家投胎而已。一家人共同享受的欢乐和富足,则是过去世他们的“共业”所致。

修行,是自己的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

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子孙后代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印经可得五种福报

印造经典:以印造佛所讲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圣贤大...

【佛教词典】愿波罗蜜多

【愿波罗蜜多】 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

【佛教词典】安心超行

心行具足或是愿行具足的意思。...

五停心观对治五种烦恼

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

禅与心理健康

有禅的大智慧,就能心灵健康无烦恼,保持良好的心态,...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

色欲之害人,实甚於猛兽横流

佛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於所乐之境,希求而不...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

工夫现前,到底是个什么境界

工夫的程式大概有三种:第一极生,第二极熟,第三非凡...

习性,使得我们不能自己

有一只蜈蚣在河边遇到一只乌龟,请求乌龟载他过河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