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净界法师  2021/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没有事,你的心有妄心、有真心,你如何远离妄想,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真如?所以,整个《楞严经》的修学,有二个主题,第一个是内外的问题,第二个是真妄的问题。

蕅益大师在《楞严经》的批注当中,讲出一个非常有名的譬喻。“凡夫众生”是什么相貌呢?他说,身为一个凡夫,就好像是“轮王梦为蚁子。”一个转轮圣王,他有七宝千子,多么的富贵自在,但是他睡觉的时候,在梦境里面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蚂蚁。蚂蚁是很卑贱的,别人吃剩的东西它去捡,看到人就很害怕。那么“轮王”是他的本来面目,但他作梦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是一只蚂蚁,此时两个是同时存在的。

意思是说:当我们安住真如的时候,可以往转轮圣王的方向走、开显转轮圣王的功德,就变成转轮圣王;如果我们还是习惯跟着妄想走,那只好一辈子当蚂蚁,这样谁也救不了你。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觉!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陀不能改变你,佛陀出世说法,他创造一个让你改变的因缘;他把道理告诉你,还得要你自己吸收以后,发自内心的觉悟,告诉你自己:我要改变!这时候,生命才真实地开始改变。

所以,“自觉”很重要,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佛陀出世对你也没有用,那只是一个助缘而已。所以古德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当我们起颠倒的时候,感觉到生死轮回就像真的一样啊!前生是一个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持戒修福,来生就到天上去,天上享完了,来生又变成一只蚂蚁,就是这样子。

“六道轮回,从颠倒心生”,当妄想生起的时候,真的有轮回!但是当你修“首楞严王三昧”,观察“达妄本空”,妄想只是一个生灭的假相,能够不随妄转,它自然就消失掉,结果是没有轮回。所以,从“佛”的角度来看,没有生死轮回;从“众生”的角度来看,有生死轮回。

那我问你:到底有没有生死轮回?答案只有一个,你说呢?你要跟着妄想走,你就有;你“回光返照”,它就没有。“诸法因缘生”的道理就是这样——随顺染污的因缘,它就出现如梦如幻染污的果报;随顺清净的因缘,它就出现如梦如幻庄严的果报;而这两个果报,都是依止这一念心性而生起的,一个是“迷”,一个是“悟”,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情况:你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你念佛,佛也救不了你。因为念佛法门,它是用“心力”来带动“佛力”,你一定要达到正念,才可能启动佛陀的力量,以及获得加持;一个人起颠倒,谁救得了你?纵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也救不了你。

诸位要知道:我们的“心念”在法界当中、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它永远居于主动的地位。你的心,释放一种正念的因缘、讯息,佛菩萨给你一个加持力;你的心,释放一种染污的因缘,你就跟生死轮回感应道交。我们的心永远是主动,外在的因缘完全是被动,是我们的心自己招感来的。

所以,在未来的生命当中,我们有可能变成转轮圣王,也有可能变成一只蚂蚁,关键就在于你的心,你想跟着妄想走,还是要跟着正念真如走。《楞严经》讲了这么多,就在讲这个观念。当然我们跟妄想非常熟悉,一时要跟它断除关系也不容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开悟不是想出来的

功夫用踏实了,开荒种地,磕着碰着都能开悟。 香严禅师...

一个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就被它所系缚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如何观心呢

刚开始观心时,我们要在佛堂里把心静下来,你不能在开...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佛讲父母恩德

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认为佛教对...

【佛教词典】重翻

(术语)一种之梵本为二重三重之译者。开元录十曰:单...

【佛教词典】三世无障碍智戒

(术语)此戒能成就三世无障碍之智,故名为三世无障碍...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

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儿,不能让事儿做我们,所以佛教徒天天欢喜地面...

得到弥陀的功德摄受以后有两个好处

明光义 ─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

堕胎的现报录

妙霞居士是洛阳市伊川县人,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粮...

大安法师:佛弟子是否不应该做占卜预测等事

问: 我认为佛教四众弟子,无论出家在家者,都不应做...

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

每一个佛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样的...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

天台八教丨不定、秘密教

顿、渐、不定三种教法,是智者大师根据众生根机而提出...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