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观心呢

净界法师  2024/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观心呢

刚开始观心时,我们要在佛堂里把心静下来,你不能在开车的时候,或者跟人家讲话的时候,不可以这样。你一开始观心的时候就要先息诸缘务,因为这个是你太生疏的境界。我们一般人喜欢看别人的事情向外攀缘,这个时候你心要调转一百八十度,回光返照,看你一念心。

你看你的心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你不是看到心性,因为心性是更深层,你会看到心性外面有很多水泡,你会先看到妄想。可能是好的妄想,也可能是不好的妄想,你会看到你的妄想不断地浮出来。然后,这个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心中操作空观的智慧,观它是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

这个思想类似通教的思想,我们解释一下。通教的空是认为因缘性空,就是本来就空。你现在的有是向因缘借来的,你假借因缘而有,所以你本来就无生。通教的空,当它是向外观外境、空掉外境的时候叫作通教,偏空。当这个通教的空内观心性的时候,就是圆教了,就差在这里。

为什么呢?因为当这个空是向外的时候,它空性是一个法,是一个没有明了性的法,它是一个空的法;当它内观的时候,它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的时候,它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性。这个地方差在哪里呢?通教的空是不能修证的,它不能积功累德,藏通两教的空法都不能修证。就是说你一旦进入这个空性,你的心就必须停止下来了,所以叫偏空。

圆教的空,它回观心性的时候,它那个空观,是空掉了妄想,但是保留了一个明了的心性,所以它是可以修证的,这个空是可以修证的,可以积功累德,可以借相修心,它这个无住是能够生起内心的活动的。大乘的空观是空掉妄想,可没有要你去断灭心性,可没这个意思,它是把这个表层的水泡去掉,显现你的本来面目。

诸位!你要修圆教,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成败就在这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很重要!到底什么是你生命的原点,这个是最关键了!假设你本来就有妄想,那人生就很悲哀了。这妄想本来就有的,那就很惨了,那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几乎。因为你这个妄想是真的,然后你流转这么久,打这么多妄想,白天也打,晚上也打,打了生生世世,到了现在你怎么处理?这没法处理了!如果妄想都是真的,这个真的没办法处理。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你本来没有妄想。就是当你回光返照,去找你的妄想去处的时候,觅之了不可得。你对圆教的第一个信仰,就是当你把你的心归零的时候,你发觉你在没有一念妄动之前,你是本来没有妄想的,这个是非常关键!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句话最妙的地方在于“本来”。

所有的藏通别的思想,要清净,对不起,各凭本事,清净是修来的,你不修,哪来清净呢?藏通别三教的教理你打开,没有一个东西是本来清净的,是修来而清净。

圆教的思想,你要有资格走圆教,第一个信仰,你要相信你的心性——本来没有妄想,本来清净,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业障,本来没有老病死,这是第一个信仰。所有的东西都是后来才有,就是你念头一动,有因缘的运转了,所以才有这么多事情出来。

我们一念心,这个空——当然圆教不讲空性,讲心性,讲清净心,因为清净心它是可以修证的,它是可以妙用的,空性是不能够修证的。它这个清净心,怎么就变成现在这副德性呢?我们因为长时间的妄想累积,现在的情况,《楞严经》说我们的心被物质化了,被物化了。

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个人去看马戏团狮子的表演。这个驯兽师拿一个小棒子,就能够让狮子、大象乖乖地按照他的章法去运作。这个人看了以后非常的惊讶!说这个狮子跟大象怎么这么听话呢?就跑到后台去看它们是怎么训练的。发觉那个狮子在没有训练的时候,用一根小小的绳子把它绑在柱子上。

这个客人就问驯兽师说:“你这个绳子绑得住这个大象,绑得住这个狮子吗?”驯兽师说:“刚开始绑不住,因为这个狮子从野生的地方抓过来的时候是绑不住的。但是我们刚开始的绳子是带有刺的,一种铁锥的刺,一旦想要脱离的时候,它一拉动绳子,这个刺就刺伤它的身体,非常痛。所以它拉久了以后,它就不敢拉动绳子。”因为它产生一种生命经验,累积一种想象: 喔,我一旦拉动绳子,就会痛。这本来是一个生灭法,对不对?但是凡夫因为攀缘外境,我们的心喜欢跟感受结合。本来这个痛苦感受就过了,但是它的心没过,它的心留下一个痕迹,就是它把这个想象记下来,最后结果就是自我设限。就是说它后来就不敢动了,不是说它不能动,是它自己不敢动。

其实作为一个狮子,作为一个大象,它只要稍微用力,这个绳子根本不是它的对手。这个狮子失去它的本来面目了,失去它本来的功能,它被它的妄想限住了,它活在自己的妄想,它认为一旦动绳子就会造成痛苦。其实不是绳子给它痛苦,是它自己的妄想给它这样的信息,这叫自我设限。

所以有一个禅宗的公案怎么说呢?它说:欸,什么是佛法的真实义?禅宗的禅师,他拿一个杯子,二话不说,往外面的泥土一泼就走了。这什么意思?水本来没有形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放在杯子里以后,它是不是自我设限,变成杯子的形状,对不对?如果你把水泼到泥土里,就恢复它本来面目。

我们本来没有妄想。诸位!你还记得吗?你刚开始是没有妄想的,我们现在是忘知来时路。我们现在的可悲,就是忘记我们本来是怎么回事,只记得我们现在是怎么回事。但是你站在你现在这种概念跟妄想对治,你非常被动,你根本不是妄想的对手。你不能站在本来就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那你就很难修行了。

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你要先找到你生命的原点。生命的原点对你非常重要——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原来我们是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妄想中来,这个就是你生命的安住处,以无住为住。这个时候你才可以展开你的修证。

所以,整个圆教思想先求安住,再求调伏。但是你站在你的本来面目来面对妄想的时候,妄想就不是你的对手了。你这个时候化被动为主动,因为你知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你想想看,你站在一个真实的心性,面对的是一个虚妄的想象,即便它再多,它的本质还是虚妄。

你一万个虚妄加起来还是虚妄,你不可能说一万个虚妄加起来变真实吧?虚妄就是虚妄。所以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妄想本来就没有,这是你最大的优势!如果你不能用这个优势你就惨了,这是你唯一的优势。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你就非常惨了!

就是你本来就没有妄想,你最好先相信这个概念。你相信它以后,那妄想就没有根了,就不会是你想象的那么坚固了。所以它这个“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最关键的字不在于“清净”。清净心,藏教也讲清净心,它透过无常、苦、无我,也创造一个清净心;通教因缘性空,也是清净心;别教讲无分别智,它最后不是也创造一个清净心吗?但是藏通别的清净心都是修来的,这个地方有问题,修来的东西不是你本来的东西,你现在是创造一个清净心往心性上套,心外求法,多此一举!

诸位!真正的清净心是你本来就清净,这个叫清净心。你本来就清净,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想象,所以“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个妙就妙在“本来”这两个字!这个观念你有了以后,你的心就有个家安住了,把心带回家,就是带回一个本来就没有妄想的家。

找到家以后我们就可以放手来做空观的调伏跟假观的引导,你就可以调整心态了。就是说,诸位!调整心态之前,先求安住,这个是圆教的基本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

【佛学漫画】修行还有职业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它并...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

【佛教词典】绀蒲

(植物)果名。赤而圆,有三约之横文,佛颈成此相谓之...

【佛教词典】四不可轻

(杂语)杂阿含经四十六记佛对波斯匿王说四不可轻:一...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星云大师《佛教奇事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推荐】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 如...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