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2015/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我坏,我在心里就生嗔恨报复之念。而学佛人必须要把这个心态转变过来,不然修到未来际,也还是在原地打转,也出不了轮回苦海。咱们不妨来算笔“帐”,有人折磨我打击我,是因为我前世亏欠于他,如果我和他一般见识产生报复,那么,我的修学功夫也就一落千丈,如果我反而对他心生感恩,那么,我的修学功夫则大幅度提升。

所以说,如果能忍辱,那么,我吃亏是表面上的,而获益则是灵性上的;如果我不能忍辱,那么我报复的利益是表面的,我所吃亏是灵性上的。纵然眼前吃些小亏,必将获得大利;如果不肯吃亏,必将遭受大亏。所以说,以德报怨是双美,以怨报怨是俱伤。第一笔是非人我“账”,可千万千万不能算错了。

有许多不明事理的学佛师兄,或者放不下父母,或者放不下儿女,造成因为贪爱家亲眷属,而不肯发精进修持之心的现象。对此,咱们也不妨来算一笔“帐”,你放不下父母儿女,然而大限到来的时候最终各不相顾,业海茫茫只好各自随业受生。你连你自己都照顾不了,你还能照顾谁呢?你放不下他又有何用呢?而如果你肯发勇猛精进修持之心,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有大神通大智慧,家亲眷属的生生世世你都可以照顾他们,最终度脱他们早脱苦海。比如大家同在牢狱之中,必须有一个人先能出去,然后才能救脱其他人。

如果因为其他人不能出去,而自己也不想出离这个牢狱苦海,那么一家人就都永远呆在这个牢狱之中,没有出头之日了。而现在我为了家人能够早出牢笼,我只是努力修持,暂时把贪爱亲眷之心放下。家人实在不生信向,只好随他,等我出去之后,我就能用种种方法救度他们。放下贪爱亲眷念头的这一笔“帐”,可千万千万不能算错了。

有许多师兄不敢布施,没有布施的习惯。在他心里以为:我没有多余的钱财,收入仅仅能够维持温饱或者小康,所谓布施那都是大富长者所做的事,与我无关。如果有人抱持这样的心态,其实他的“帐”是彻底的算错了。要知道,布施功德的多寡,不是以多少来计算的,是以自己发心的真诚与否所,以及自己财产布施的比例来定论的。不见有人供养阿罗汉一餐普通的饭食,而死后升天享福吗?还有某贫女连衣服也没有,在夜里跑到寺庙把仅有的一文钱布施三宝,而感动老和尚亲自为她修福,等到她做了皇妃之后,再供养寺庙许多银钱的时候,老和尚只派其他人应酬她,原因就是此时的她供养功德已经远没有当初一文钱的功德大,不见这一段著名的布施公案吗?

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凡是斋僧、放生、印造经像、供灯,都是属于法布施的范畴。而在佛门中修布施,是一本万利的最好投资,佛法僧三宝是最丰沃的福田,只有利滚利财富越施越多,绝不会越布施越贫穷;而且不知不觉中,灾殃退避,五福临门。还能惠及多生以至于未来际。这一笔如此诱人的“经济帐”,这一笔布施的“帐”,可千万不能算错了。

既然能算对了是非人我“账”,则嗔心就能降伏;既然能算对贪爱亲眷“帐”,则痴心就能降伏;既然算对了不肯布施“帐”,则贪心就能降伏。三心既然降伏,那么,念佛的功德如同火药加硫、如同烈火浇油一般广大深妙。

印光大师开示道:“欲制于理,则欲无由以发生滋长。”这个“理”就是所说的“帐”。要使得欲能够受制于理,每个修行人就必须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既然能够算对了这三笔帐,久而久之,就能够在五浊恶世中审时度势而左右逢源;就能够在共业别业中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就能够在菩提大道中锐意进取而无有退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

44位博士谈佛教

1、复旦大学常德博士: 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

初学者怎样保持道心不退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

【佛教词典】退

【退】 p0912   瑜伽七十八卷十九页云:于善说法毗奈...

【佛教词典】婆哩野

(杂语)又曰婆梨耶,婆廋,译曰妇。起世经十注曰:梵...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

临命终时,你要心不颠倒

问: 师父!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净土宗的问题。譬如说如...

做事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

问: 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