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净界法师  2021/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主要是讲到“无相”的真理,它不在内,也不在外,它离一切相!阿难尊者就执于佛陀这一句话,产生他个人的思惟,说“如我思惟”,那么佛陀讲到“心不在内、不在外”,他从这两句话得到一个结论:“内无所见,外不相知”。

“心”为什么不在“内”呢?因为它见不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啊,所以在内不成。“心”为什么不在“外”呢?因为“外不相知”。如果心在外的话,那身心就不能互相了知了,这跟事实不符。所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

既然我们不能够了知身内之物,所以“心在身内”是不能成立的,而且身心二法它是可以互相了知,色身的感受会影响到你的内心,你内心的感受也会影响到色身,所以说“心在身外”也不合道理。他就这样思惟,从当中得到一个结论,说:“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既然身心是可以互相了知、互相影响,但是又看不到里面,那这个心肯定是在“中间”!在中间它看不到里面,但是看得到外面,又能够跟你的色身互动,就是在中间。这个地方阿难尊者所谓的“中间”,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愿发得大,感应才大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国大陆去,在普陀山的观音...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

【佛教词典】漏尽无所畏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

【佛教词典】取归妇估客食过限戒制意

亦名:归妇贾客食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四十八大愿——(第9愿)皆得神足飞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佛示四种云喻

佛陀昔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众开示...

消气歌

消气歌(一) 世间万般事,哪能尽如意,遇事要想开,...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蚂蚁的力量

小小蚂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它们...

圣严法师《忏悔与负责任》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