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黄龙三关

来果老和尚  2022/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什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天向外浇,一下子把它浇完了。浇是浇完了,似乎很好的,但是还有臭气在。臭气是什么?是垢,垢就是事。了事就是了垢,了垢就是了这个臭气。

这个臭气是怎么了法呢?向前是用“念佛是谁”浇的;现在去垢,还要“念佛是谁”不要?你们思索一下子!当然以“念佛是谁”刮这个垢。刮过三层、五层还是臭,何以呢?木头把粪吃进去了!木头与粪混合起来,试问如何刮得了?刮不了,怎么办呢?必须把桶子刮成粉子,连粉子都要飘掉才对。

为什么要这样?当知了垢是了我们心上的垢,粪与粪的渣滓都是心上的病。今天粪也去了,渣也除了,垢还要刮尽,连桶也不许存。就如心上的病,心病好了,心上的垢光了,连心还要去掉。你们想想:粪去了,粪桶还能摆在这里?垢去了,心还能摆在这里?大家可以明白了事的事,所以说时间要久。

那力量最大的人悟过来,心也了,事也了;理也通,事也融;可以说“事、理双融,心、境无碍”。但是没得神通。在过去的祖师,大概破这一关的居多。

每每有人说:“既然悟了,为什么没有神通?”这就是误会。再则,他不知道宗门下的事,所以有很多的人会弄错。得神通,要到得神通的那一部关口;能可以打破向上的关头,佛、祖不住,有余涅槃不住,无余涅槃亦不住,这个时候才得神通。“顶门有眼”,“脑后加锥”,亦复如是以通为证。

破本参未了事的人,可以说是破祖师关;明心、见性,事、理双融的人,也可以说是破重关;顶门有眼,脑后加锥的人,是破末后牢关。这是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我在当清众的时候,有一位老参师傅,他是四十年的苦行单,住金山、高旻,功行是有的;对于工夫上,知识少一点。他每每与人说话,都是讲他破那一关,开口就说什么关。有一天,他问我:“破哪一关?”我说:“不知道什么叫关。”他真把我当初参,他说:“这个人连三关都不知道,还算是用功的人么?”我就问他,他说:“第一、是当面关,第二、是山海关,第三、是雁门关。”

我听了他这三关,我心里愈好笑!愈可怜他!我又问他:“怎么叫当面关?”他说:“工夫用纯熟了,人家打、人家骂,无论称你、毁你,连念头也不动,就可以过了当面关。”我问他:“你姓什么?”他跳起来,红了面说:“我又不是在家人,为什么问我姓什么?”急的不得了。我问他:“过了当面关,为什么还有这个?”他听了,似乎不错。

歇下来又问他:“如何是山海关?怎么过法?是先过山关,后过海关?”他说:“不是的,生死是海,涅槃是山;爱是海,嗔是山;断爱,就是出生死海;除嗔,就是打破涅槃山。”他说的理还有一点。我问他:“如何是雁门关?”他说:“那深了!恐你不懂!”我说:“你告诉我!”他说:“雁门关,要工夫用到如雁过晴空,过空不留痕迹,才算破雁门关。”你们想想:这许多错见,错到哪里去了!后来,我告诉他这黄龙三关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来果老和尚文章列表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一、绪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

食物中的补钙冠军

大家都知道从食物中补钙是最自然的方法。然而,很多饮...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

【佛教词典】莲贝

(杂语)莲者莲华,西方无量寿佛之三昧耶形也。贝者法...

【佛教词典】尼依大僧自恣法

子题:剿了知法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自恣法。四分,...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人要为众生而活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极乐世界走了一遍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

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

《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的独特的地位

由于释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别地留这部《无量寿经》作最...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贫穷人知因果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