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净界法师  2022/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这个亡者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你一定要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尤其是厌离娑婆更难,因为他在娑婆世界待太久了。

如果说这个人是福报很大的人,今生快乐的时间多、痛苦的时间少,那么他临终一定会贪恋娑婆,这时候你用无常观对治,无常观是专门对治这些福报大的人,人世间本来就是暂时的、缘生缘灭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的,你现在因缘结束了,不要老是活在过去,你要往前看,要活在未来,来生去哪里比较重要,不能再回忆了,要赶紧往前走!所以你要是遇到福报大的人,他肯定是流连忘返、舍不得放下今生,用无常观破他对过去的执着。因为他过去留下来很多美好的回忆,使他走不开。

相反的这个人一生当中,身体也病痛、子女也不孝,受诸痛苦,他今生的痛苦吃得很多,那不要用无常观了,直接用苦谛观,直接跟他说:你今生吃了这么多苦,来生还要走一次吗?直接用苦谛观来刺激他,让他直接往前冲。

如果这个人他今生有重大的罪业,那只有一个方法,先讲无生,业性本空。我们看善知识的开导,遇到罪重的人都是先开导无生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业也是因缘所生的,你要先把罪业放下,到极乐世界再去处理,这个时候不能再忆念罪业了,忆念真如本性,觅之了不可得,从生命当中先把生命归零,你今生做对做错都要放下,先找到你的家,你从什么地方来。先从一念清净本性让他先安住,这个是针对临终造罪很重的人。总而言之,你要善巧开导安慰,让他产生对极乐世界的信愿。

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以印光大师的意思分成三班,一班念两个小时换班,他的意思是,断气后开始算起念八个小时。

第三个,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临命终的人,他是在床上往生也好、在椅子上往生也好,他是什么样的姿势,你都不要去动他。不要说要把他弄好看一点,不要这样,你多事,因为你一搬动,对他来说会产生干扰。所以不要去搬动、也不要在他面前哭泣,免得破坏他的正念跟善根。因为临终的人最怕起攀缘心,世间上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心动。

所以《楞严经》说:一念动,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一念妄动很可怕,所以他好不容易把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已经给他善巧开导、佛号也相应了,这个时候他也进入弥陀的光明,如果你在他面前哭泣,又让他从佛号里面出来,就开始仁者心动,那就完了。那前面的开示通通白费了,所以你要哭泣就到隔壁去,不能在他面前哭泣。

这个是临终的开导,所有的临终之人,我们看到,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的第四十页第四行,你看: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后面都有讲到一念顷、一瞬间,就是说临终的正念,必须有两个条件才能够成就往生:第一个无间念,相续,中间不能有妄想插进来。第二个无后念,他正念以后没有再生起妄想的攀缘,就是他这个正念要一直相续到他往生才可以。所以中间不能有人来破坏他的正念,一旦破坏正念就前功尽弃了。必须是无间念、无后念,这是往生的两个重要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冲突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问: 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

一个念佛行人,信愿持名,要以求往生作为目的,不能以...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会到来

净土宗的祖师彻悟祖师,也叫梦中禅师,在前半生之中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

三世因果的理解

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

【佛教词典】布萨食

(杂名)斋日之净食也。羯磨疏四上曰:布萨食者亦是净...

【佛教词典】作意正行

【作意正行】 p0687   辩中边论下卷五页云:如是已说...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

五欲中哪一事为最妙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

无力浮起,不妨下沉

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

念佛先除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碍除掉。什么障碍呢? 比如穷...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

吃素到底有没有营养

不少人对吃素有误解,觉得素食含热量低,蛋白质与脂肪...

大安法师:能用念佛机代替助念吗

问: 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

一朵可以辨别是人还是鬼的红花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