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净界法师  2023/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前面的通序是一个一般性的说明。我们从一般性当中很难看出本经的内涵是什么。但是别序就不同了,一个会读经的人,到别序的时候,就能够读出本经一些重要的消息。

一个佛陀的内心,在观察宇宙生命的现象,是认为“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是寂灭相。所以,基于这个理由,佛陀决定不能够主动说法。一切法寂灭相,你要说法,那不就是多事吗?所以,只有众生有了疑问或者有了状况,佛陀为了对治才说法。比如说《楞严经》,阿难尊者去托钵,结果误堕淫室,这个时候佛陀讲首楞严大定法门来对治。你看《观无量寿佛经》,是阿阇世王杀父弑母,这个时候韦提希夫人很苦恼,佛陀告诉她观佛三昧的法门来安住她的内心。所以,佛陀的说法都是要有因缘才能够宣说的。

那我们看看本经是什么因缘呢?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这个地方很特别,本经的体裁叫作无问自说。事实上,在声闻众、菩萨众跟诸天大众集会的时候,没有人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人提出任何的疑问,而是佛陀主动地告诉长老舍利弗两件事情。

在这个地方,莲池大师跟蕅益大师就归纳出两层的深意。说为什么大家没有问,佛陀就这么主动来说法?好像违背了佛陀说法的常轨。那当然,背后有理由。

第一个,因为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

你说你跟佛陀,一个是生死凡夫,一个是十法界最尊的佛,这差了四个法界,而你的心跟佛的心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件事情不可思议!我们很难理解,一个苦恼的凡夫的心跟一个清净的大悲心,这两个心能够接触,我们很难理解。不要说我们凡夫很难理解,阿罗汉、菩萨都很难理解。很难理解,所以就没有人能够发问。没有人发问,佛陀怎么办呢?佛陀只好主动地宣说。这个法门没有人可以问,但是这个法门事实上对众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佛陀只好无问自说。因为太高了,法门太高,无人能问,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这个法门三根普被,万病总治,所以不待发起。

我们所有的法门,都是你要有这个根机你才能够修行。你看,你要持戒也好,你要修天台止观、唯识止观,没有那个根机,你修这个法门反而产生障碍。但是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众生都可以修学。它不拣别根机,所以就不必有特殊的因缘来启动。

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大家一片平静的时候,主动告诉长老舍利弗呢?因为这个法门太深了,没有人能够问,而且这个法门是能够通于一切修学的,所以佛陀就主动地告诉长老舍利弗。

那么说什么事呢?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个地方的“是”指的我们的娑婆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西方是指方向,它的距离是十万亿个佛土。这个地方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第一个,“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个,“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两件事。蕅益大师说,这个发起序是整个《阿弥陀经》的大纲。

其实后面的正宗分都是在发明两件事,第一个,“有世界名曰极乐”;第二个,“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所以你要是读到这部经,你要是会读经的人,就能够把后面的消息事先了解。

这两句话,当然一般粗浅的解释就是说,“有世界名曰极乐”是约着依报的庄严。什么叫净土的依报?这个依报就是我们所依止的国土,极乐世界。第二个,正报庄严。这个国土有什么呢?有佛陀在那个地方说法。就讲到依报、正报的庄严。当然,这样讲是很粗浅的。

从历代祖师的注解当中,又有两层的深意:

第一个,从“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个依报庄严,所强调的是一种净土安乐的功德。你看极乐世界有很多很多安乐的相貌出现。

第二个,“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是说明净土清净的功德。你在这个安乐的环境当中,更重要的是你能够见佛闻法,这个是在我们三界很难遇到的。我们在娑婆世界可以闻法,但是你见不了佛,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见到的是佛像,我们见不到佛。这样讲的话,这段经文等于是说明净土的两大功德:第一个,安乐的功德;第二个,清净的功德。也有这样的说法。

其次,蕅益大师在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认为这段经文是描绘出整部净土修学,所谓的信愿持名三资粮。怎么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说明了三资粮呢?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解释。看附表第二。

看蕅益大师解释本经,你会发觉,他是用信、愿、持名来掌控整个经文。你看序分的时候,他把别序判作信、愿、持名,正宗分的时候也是信、愿、持名,流通分也是劝信流通、劝愿流通、劝行流通。换句话说,蕅益大师用信、愿、持名来统摄一部《阿弥陀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生死关头用什么来抵挡业力

彻悟大师的往生故事...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问: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抽烟是一种不...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我们在这个道场打这个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么这个修...

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上香」意义的省思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

阅读佛经的注意事项

佛经为世出世间无上法宝,看佛经确实应以至诚恭敬之心...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

诽谤弘扬正法之僧有何果报

问: 请问师父,如果有人恶意诽谤弘扬正法之僧,这有...

【佛教词典】害寻俱害

【害寻俱害】 p0930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三页云:云...

【佛教词典】外缘死

二种死之一。与“命尽死”相对。死,系丧失寿(命)、...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原文】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印光大师《放生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

各宗要略——禅宗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