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净界法师  2011/06/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行相是非常的微细。所以我们会误认为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它是不生不灭的,是一个恒常不变异的自我,使令我们第七意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所以叫作阿赖耶。

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给执取,这个就是所谓的阿赖耶。

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要是不明白什么叫所知依,我们今天如果不把因果的根源加以探讨,我们习惯性的思考会认为:我今天去拜佛,是我来拜佛;是谁去持戒?是我来持戒;我去造善业,也是由我去得果报。这样子的思考,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你这样子的业力,因为自我意识的执取,这个业力就是在三界里面得杂染果报,这个业力,它升不上去了。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就是:你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

你想:诶,我今天造很多善业啊。你每想一次,便增长你一次三界的力量。

你一定要把你的善业:诶!我没有造善业。把所有的善业,回向净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业升华。

如果你一天到晚想着你造很多的善业啊,刚好就是这句话啦:「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摄藏很多的善业,以后也是由这个我去得果报。

所以你修善业,修善业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你不要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在造善业。这样子的话,对于你临终正念是障道的。因为你每一次这样的思考,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报的力量。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归依弥陀是正念,但是你平常也累积很多的功能,这样子善恶就开始抵抗,为你临终构成障碍。

你说「愿我临终无障碍」,那你平常的时候就不要去创造这种障碍的力量,你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化解。

所以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阿赖耶识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们本来就应该修我空观、法空观,来对治阿赖耶、来破坏阿赖耶,结果你把阿赖耶当作自我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结果「痴人认作本来人」。

这个地方是解释「摄藏此识为自我故」,这个颠倒的众生,以阿赖耶识为自我,就产生在三界当中一个强大的流转力量。

所以我们应该要回向,把所有的善业回向,不要让这个善业跟自我合在一起。

就是谁造善业呢?就是一念的心去造业嘛,我一念的菩提心去造业,也是由菩提心得果报;不要说是「我」去造善业,不要有这样的思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生念佛,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

【推荐】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两悲相感,当下就把我们摄受住了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

如何理解极乐世界的方位

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

弘一大师劝念佛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幸福要向何处求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有几乎相同...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佛教词典】乌夷国

梵名 Agni。位于新疆之古国名。又作[亻*乌]夷国、乌耆...

【佛教词典】十世隔法异成门

为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时间而言,表示时间之圆...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么发得出来呢?不是凭空就能发出来的。菩提...

跳脱轮回识因果

昔时,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当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曾国藩经典人生语录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

「一夜情」的诸多后遗症

(1)患病风险。 偶尔一次没关系,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