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跳脱轮回识因果

2013/1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跳脱轮回识因果

昔时,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当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虽财富无量,却不好布施,悭贪不舍。每到用餐时间,必令仆人紧闭大门,不让外人妄自闯入。因此,托钵行化的沙门、梵志,都无法向这位长者乞食。

一日,长者想吃美食,吩咐妻子赶紧做饭。长者妻特别杀了一只肥鸡加菜,并以姜片、胡椒调味烹煮。一家人坐下来吃饭时,夫妻俩不断地夹鸡肉给他们最疼爱的儿子吃。

佛知长者有宿世福报,且度化的因缘已然成熟,便化作一位沙门,出现在长者家的餐桌旁,并告诉他们:‘您只要布施一点点,即可获得大福。’长者抬头见到沙门,非常生气地骂道:‘你身为修行人却没有羞耻心,你难道看不出我们正在吃饭,为什么这么唐突地出现在我家呢?’沙门回答:‘你这么愚痴且不知惭愧,我这个乞士又为何要惭愧呢?’长者大为惊讶:‘我和家人一起愉快地用餐,有什么好惭愧的呢?’沙门回答:‘你杀父亲,又娶母亲,并供养怨家,却不知羞愧,怎么反道乞士为何不羞愧!’沙门即说偈言:

‘所生枝不绝,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冢,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饰,染着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不亲欲为安。’

长者听了偈子后,惊恐地问:‘沙门,你为何说出此话呢?’沙门回答:‘桌上的鸡是你先世的父亲,他因为过去悭贪,所以常投生鸡中被你食用。你过去曾为一商人,乘船入海时常常流堕到罗刹国中,被罗刹所食。罗刹在五百世寿尽后,投生为你的儿子,因为你尚有余罪,所以今生作为儿子来害你。你现在的妻子是过去生的母亲,因为对你有坚深的恩爱,所以今世来作你的妻子。你杀父亲、养怨家,还以母为妻,实是愚痴不识宿命。凡夫众生在五道轮回无有穷尽,谁能知道自己周旋五道无有出期呢?只有修道之人才能见到其中因果,愚者了无所知,岂能不羞愧呢?’ 长者听了沙门所说,身毛竖立,悲伤惊怖。佛即现威神,令其识知宿命。长者见佛,即识宿命,马上忏悔谢佛。佛为长者传授五戒,并开示法要,长者即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大宝积经》云:‘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若不断爱欲、执着,就如同养了怨家,只会沉沦于六道轮回,生死不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能得人身,又能听闻正法,是最殊胜难遭遇的因缘。了达此理进一步把握因缘,依着佛陀的教法在觉察、觉照中,落实反省检讨断恶修善,漏尽贪、嗔、痴等烦恼,必能解脱轮回之苦,得大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舍」这个字是很难的

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么东西,我...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拯饥救溺福绵长,骄横欺人遭恶报

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福祸无...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身心皈依阿弥陀,从此不做轮回客

庐山东林寺2018年8月上旬闭关圆满 古德云:上士闭心,...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宏海法师:安士全书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暗施慈悲与后人--白居易

中国古代信佛的官员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定法与不定法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生性倔强的外道,老实巴交地遵照他...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这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

【佛教词典】立

因明用语。于因明论式中,凡自家有所主张,皆称为立。...

【佛教词典】结缘众

为听法四众之一。谓现世得见佛闻法,虽由宿世因浅,未...

我们临终的那一念,必须有三种忆念

佛教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界,主要是靠因缘的力量来创造...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

七个皇帝的国师--澄观法师

澄观法师(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唐朝越州会稽夏...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

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