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净界法师  2023/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你想让你的自性功德力现前,请你把你的六根收回来;你要用六根,你就没有心性。你自己选择。因为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心性是向内安住的。所以,我们看一个临命终的人,看他的自性功德力有没有启动,就看他的六根有没有安住。如果这个人眼睛东张西望,阿弥陀佛有没有来?这个人就完蛋了,因为仁者心动。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老菩萨,来来来,六十岁以上的看过来。这个“都摄六根”,师父有几句话跟大家互相勉励,就是因缘法,尤其是责任感很重的人要注意)。就是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很多坎为什么迈不过去?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出现一个因缘的水泡,我们会习惯性地想要去面对它、处理它。其实不对!因缘是不能处理的,说实在。因缘,一个妄想会牵动另外一个妄想。其实,按照唯识的说法,业力跟妄想是辗转相续的,互为因缘。业力牵动妄想,你有这个业力你就容易打这个妄想,这个妄想又牵动另外一个业力。

所以,按说娑婆世界人生是无解。因缘的解决之道只有一个方法,叫作放下。所有临终的人想起一件事情想要处理,这个人就再也回不来了,没回来。

所以,临命终的人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你不能往后看。我讲实在话,诸位老菩萨,世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的。你说,欸,我不能走啊,我的子女还没有长大!你人生的目的不是让他长大,世间上少了你太阳照样升出来。你信不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跟他结了多少因缘?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我再讲一次,因缘不是让你来处理的。你现在如果还有这个观念,说我要把这件事情处理完。你就永远没完没了了。事情永远做不完的,因缘只能够放下,它才会结束,叫断相续。诸位!你以为说,往生的人,是把娑婆世界的事情都办好再往生吗?你以为是这样吗?没有一个是这样子的。娑婆世界永远办不好,

因为你今生的生命牵涉到你无量劫的因缘,这是众生的业缘,那叫一个错综复杂。解决娑婆世界的业缘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放下!这个叫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就是临终的时候,不管临命终给你什么信息,不要理它,赶快把心带回家,安住一念心性。我本来就没有这个因缘,悄悄地走过去就好,千万不要想去处理这个因缘。你只要动一个念头,要去处理这个因缘,你就回不来了,业力就在那边等着你了。

所以请大家注意蕅益大师最后那句话,“茍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我不管你今生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你今生可能是历尽沧桑、风风雨雨,但这都是心中的影像。请你临终的时候回到你一念心性,就是你不能再带有任何牵扯了。回到一念心性,你的心才真正地安住下来。佛陀可没有说让你念着佛号,跳到因缘法里面去对治它,你哪是它的对手啊,它是熟境界!

所以,不是“对治”,是“不要对治”。不要对治它,放下就好,你绝对不是它对手。大凡想要对治妄想的,都有去无回了。

诸位!平时的妄想可以对治,临终时候的妄想,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不管你打什么妄想。人临命终本来就百感交集,所有妄想就是全部放下,一个妄想都不要对治,别管它,就是回到一念心性。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妄想,该干嘛还干嘛,照样提起佛号念想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1.生平 截流大师(公元1628一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

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转呢

怎样才能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呢?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

从你的妄想中跳脱出来

有一个禅师──他晚上去禅堂参禅之后,当他要回寮房,...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

【佛教词典】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bukong   唐代僧人。密宗祖师之一。全称不空金刚。师...

【佛教词典】二种无数大劫

【二种无数大劫】 p0035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一页云:...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有诵经念佛,但内心总是放不下该怎么办

问: 作为一名退休的教师,虽然有诵经念佛,可心里总...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

内心不想改变,佛菩萨来也是没用

我们发觉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想改变...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四谛

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