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净界法师  2023/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也有一个禅师说了,这个怎么治病呢?常止心足下。就是你走路的时候,经常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脚掌那个地方,不管是行住坐卧,它都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

为什么四大不调呢?这以下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我们现代人,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必须我们去思考,这个思想想太多了,就是容易心烦气躁,四大不调,心识上缘。所以古德说,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我们中国很多武功在修炼的时候,都很强调这个站桩。你要学武功之前,先站桩,先蹲马步,这个马步怎么站法呢?就是下实上虚,脚掌落地生根,脚掌要用力,上半身放松,你要站到两个大腿出汗,而上半身不出汗,这个就及格了。我们拜佛,忏公师父的拜佛方法也是这样子,脚掌用力的踩地,上半身放松,这个就是止心足下的用意,来对治我们心识上缘的病患。

算命的人说,你看一个人走路,就知道这一个人的寿命多长。有些人走路,它脚掌不完全着地的;有些人走路,它脚掌着地一半,说你这个人身体体质再好,活不到四十岁,因为你那个脚掌没有完全着地,你那个气是悬在上半身的。

所以我们走路一定是脚根先着地,然后整个脚掌着地了以后,再起另外一个脚,一定要脚跟着地,一定要脚掌全部的很扎实的跟大地接触,然后再走另外一步。这个走路是很重要的,你会走路的话对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现代人急躁,你看它走过来走过去,脚掌都没有完全着地,短命之相,所以说止心足下。以后我们走路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脚掌,让这个气血下降。

前面的三个方法是属于系缘守境止,包括止心在病处,止心在丹田,止心在足下,这个是系缘守境止,第四个是体真止。安住在空性,这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了。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求「长生不老」是人最大的欲望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

【推荐】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免受外力夺走精气、被外力所害,要用这个方法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

六种对人体有益的菇类

菇类食物是属于可供食用的真菌,家族成员相当多,以下...

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

广义的生活健康,除了无病之外,还有正常、和谐的内涵...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佛教词典】戍陀罗

(杂名)?ūdra又作戍捺罗,戍怛罗。四姓之一。农人也...

【佛教词典】无学果

证得无学果位的人,即阿罗汉。...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

念佛为何常出现不念自念的状态

问: 有个居士以前很精进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岁...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为何一直站着

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惑障、业障和报障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