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净界法师  2023/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一、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这个观法蕅祖也是根据《楞严经》观我空观的一个观法。说这个《楞严经》,佛陀在指导阿难尊者说,怎么知道我现在跟境界接触,我这念心是真心是妄心呢?怎么知道呢?那么佛陀说有一个方法可以判断出来,说真心是离尘有体,离开了六尘的境界,它的自体还在,离尘有体就是真心;说这个妄心是离尘无体,你把境界拿掉这个分别心就消失了,是妄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现在去想我过去的恩人、亲人,哎呀,起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是妄心是真心呢?你把这个你所缘的恩人的境界拿掉,你的欢喜心消失了,这是妄心。我想我的冤家,我一想到他我的心就恨,这个恨是真心妄心呢?你也可以判断一下,你把你所攀缘冤家的境界拿掉,嗔心觅之了不可得,这是妄心。这个真心你把境界拿掉了,它的心还在,还是这种境界,这是真心。不随妄转——境界有跟没有不能够去影响它的存在。

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就根据《楞严经》这个善巧,“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就是把你所攀缘的境界拿掉以后,你再看看你这个分别心还在吗?不在表示它是因缘所生法,你不应该说它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我,那么你这样讲是不对的,因为它会随因缘变化的,有这个因缘它存在,没有这个因缘它不在。所以这也是一个方法。这个是从能观的心直接对立。

二、再看所观境:饶你会思量,总归罔相。这个所观境,这个妄想所观的境界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总归罔相”,我们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随顺个人的爱憎取舍安立很多的名言,你跟这个人因缘好,你看他怎么都对,他的缺点你都变成优点,安立他很多的名言:这个人他又谦卑又厚道。那么你对这个人的恶因缘你用恶因缘来安立他,用种种不好的名言。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虚妄分别心我们攀缘不到诸法的真实相,你心中所缘的境界跟真实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分别心这当中有虚妄分别的名言,就得不到诸法的实相了。这个是讲虚妄相,所缘境的虚妄。前面是讲能缘的心,这个是讲所缘的境,都是虚妄的,那么这两个是约空间,空间上来观察。

三、从时间发观察: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就是把我们这一念分别心分成过去、现在、未来,蕅益大师他也说,我们观这一念心“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我们也可以从这样子观,说我现在打一个妄想,起了一个烦恼,那么当然我们一开始一定会把烦恼当做它是真实的体性,然后就随顺它转,怎么办呢?我们等一等,在随顺妄想烦恼之前等一等,看它是不是有体性。

说你刚刚没有起烦恼之前,那个烦恼它躲在哪里,它隐藏在哪里?它有体性它应该有一个处所,它躲在你的身体里面呢、在外面呢、在中间呢?未生无潜处,你找不到它潜伏的处所。好,它生起了,正生无住处,它生起的时候它住在哪里?它刹那刹那地变化,它住在哪里?你也找不到。第三个,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烦恼消失了,生已无去处,它去哪里,到哪里去了呢?这个有自体的烦恼去哪里了呢?结论——觅之了不可得。

所以:切莫把流住心机作主张,我们不应该把像流水一样,刹那生刹那灭的流动的心识,把它当做你的本来面目,当做一个常一主宰的我。你不应该随顺这样一个刹那变化的思想、妄想而随它去流转的,不应该,这不是你依止的处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

你自我意识太强的人,你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因为你...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我们的执着不同,就带动了不同的人生

从五蕴当中的执着,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是...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为什么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推荐】及时把情绪处理掉

一个科学家早上起床没找到拖鞋,有点恼火。当他没注意...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

【佛教词典】乞法五仪

亦名:从僧乞法五仪 资持记·释足数篇:“律中凡从僧乞...

【佛教词典】善恶不二

谓善、恶(同于“不善”)二者,皆由因缘而生,其中并...

佛门里的四尊大财神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本焕老和尚:讲话的是谁

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

临终助念应以何心态来念佛

问: 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