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起观照力,减少遍计执

净界法师  2024/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起观照力,减少遍计执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自然就开悟了。为什么会开悟呢?这个道理,我们不要说迷信,好像《大般若经》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不是这个意思。你去读《大般若经》,或者没有时间,你读读《般若心经》。在所有的金刚般若的经典当中,佛陀教诫我们:不能生起单向的思考。你看佛陀在《般若经》都是双向思考--是诸法空相,它不是生也不是灭,不是垢也不是净、不是增也不是减,它是双向思考,而且是双向的否定。

诸位我们可以试试看,你如果情绪不好很痛苦的时候,有一种很热恼的力量在干扰你,你去查你的心中--仁者心中必有一物,就是你产生错误的联想,而且这个联想一定是单向的联想:这个人真是坏,我对他这么好,他竟然忘恩负义。其实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应该想:其实这个人他不是好、也不是坏,他是一个因缘法,双向否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经常用双向否定,你的内心会慢慢慢慢从不平等而变成平等。

我想在大乘佛法当中,第一个重点就是你生命的目标很重要,虽然生命短暂,但是你可不能空过。如果诸位还有记忆的话,我们曾经在佛前发下誓愿,我今生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个我要誓断一切恶,第二个我要誓修一切善,第三个我要誓度一切众生。

你在佛前很认真的告诉自己、告诉十方诸佛菩萨:你要用你的生命完成三件事情,这是你的目标,誓愿力。当然我们日常也会开始产生行动,但是在行动的过程当中,我们发觉不是那么容易,搞到最后自己伤痕累累。为什么呢?第三个就是我们没有观照力。誓愿力、行动力,这观照力最重要,我们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脚步,我们是不是落入一种习惯性的单向思考?永远都保持一种对立──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坏的。你产生这样的联想,你永远在好坏得失当中打转,你很难跳脱你心中的遍计执。

我想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冷静的作一个反省,就是:我出家这么久,我是不是进步了?一个人永远保持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在菩萨道什么叫进步呢?你发觉你刚出家的时候、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用你想做的事情来引导你,就是你这个人是用情感来带动菩萨道的,以有所得心来行菩萨道的。

诶,慢慢的你发觉你时间久了,你开始把大部分的时间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是你能够在生命当中,从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转成去做我该做的事情,你这个人生命提升了,你的观照力生起来,你的遍计执减少了,你的内心跟诸法实相又迈进一大步了。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告诉你自己「遍计本空」,其实我们心中,根据我们自己有所得的不平等的联想,就带动很多的义相,造成很多的追求,创造很多生命的自体跟差别,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妄想捏造出来的。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向内心当中去推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人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流水是微妙的,虽然有许多卵石围堵着,水还是能够绕过...

安住在无所得的心

我们再往下看什么是生灭的相状,什么是不生灭的本体。...

学会放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在我们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

是邪是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

有什么可嗔的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冤亲是不定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

【佛教词典】慈悲万行菩萨

(菩萨)修慈悲万行之菩萨也。...

【佛教词典】诸行爱味

【诸行爱味】 p134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三页云:此中观察诸...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愿

问: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千万别把自己吃老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相同年龄和相同...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纵遇善知识,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纵遇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这个也...

住持之道与待人之道

心定法师刚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诉我一件事:...

【推荐】浅谈念佛法门

前言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才有六道轮回的业报,如...

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

一切都有定数吗?如果不一定,那佛如何预知呢

问: 诸佛菩萨皆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