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净界法师  2024/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为什么我们一般人死了以后还是愿意来投胎呢?因为你活在你心中的妄想里。

我们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所误导,就好像佛陀说的,我们在享受娑婆世界快乐的时候,就像一个愚痴的众生在享受一种甜美的食物。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你在吃蛋糕的时候,其实你把毒药也吃下去了。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在乎里面的毒药,他在乎的是那个蛋糕给他的美好的感受。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已经不在乎外在的世界了,你只是要满足你的妄想而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次来投胎,受尽了痛苦,但是我们永远得不到教训。如果你不从你的妄想走出来,你就看不出娑婆世界的真相。

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误导,就像飞蛾扑火。

你看作为一个飞蛾,它是心甘情愿地往火上扑的,火也没有叫它去扑啊。那么它打什么妄想呢?它认为这个火可以给它温暖。是的,火的确给它温暖,但是它也付出了代价:它在享受温暖感受的时候,这个火也把它烧死了。但是作为一个飞蛾,它来生投胎的时候,它看到火照样扑过去,因为它不可能从这个地方记取教训的,它走不出心中的妄想。

我们一个人也是这个道理。除非佛陀出世,他引导我们走出妄想,看到人生的真相,否则我们每一个人宁可相信自己的妄想。

我们怎么样走出对今生爱取的妄想呢?佛陀告诉你无常的道理。你所追求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稳定的东西,它是一个你没办法控制的东西。你执着这个东西,你心中就永远落入一种不安稳的状态,今生的快乐是不安稳的。

第二个,暇满难得。你错失了一个把握你解脱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好不容易因过去的资粮力,得到这个暇满。我们解释一下五种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你好不容易从三恶道这种卑劣的果报得到美好的人身;第二个,六根无缺,六根具足;第三个,具足信根。你好不容易对大乘佛法、对净土法门生起了信仰;第四个,佛法的住世。你刚好遇到佛法的住世;第五个,他所哀悯。你得到善知识的摄受。

在整个修行当中,你今生是非常有机会能够解脱的,而在你的无量生命当中,有这种机会是很难得的。你今生很可能因为你稍微的努力,可以从此跳出三界的黑暗,而趋向于净土的光明。你是有机会的。但是因为你贪恋你心中的妄想而错失了良机,非常可惜了!

我们想到娑婆世界的快乐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安稳的过失,而且我们今生追求娑婆世界的快乐,如果错失了一种好不容易得到的出离的机会,你应该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值得!我们就慢慢地放弃心中妄想的爱取。这是对今生爱取的一种调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

圣严法师:时时心有法喜

《法华经》中把凡夫世界形容为火宅,把佛法形容为出离...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

【佛教词典】转鼓

禅林中敲鼓时,中途变换敲击方法,称为转鼓。如以上堂...

【佛教词典】一夏

一次结夏安居。...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我们怎么样来长养我们的四无量心呢?《华严经》告诉我...

往生极乐与往生其他的佛国土,条件有什么不同

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

人,要提升自己的行情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在世间上生活,要不断增加很多...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末法时期,天下灾难频传。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

天台八教丨渐教

渐教,是通过有次第有阶位的方式,根据众生的根机,按...

驴肉是这样来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