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如瑞法师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我们怎么样来长养我们的四无量心呢?《华严经》告诉我们: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也可以说安住慈悲喜舍中,常行柔和忍辱法。那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哪里?我们念佛就是要把我们的心缘在阿弥陀佛上面,阿弥陀佛的心没有离开慈悲喜舍的心。因此念什么佛号,修什么法,实际它都不矛盾。

我们现在练习,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慈悲喜舍当中。这需要一个练习,再再地练习。今天练习,明天练习,后天还练习。因此称为串习,串习得多了,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自然地在和别人相处当中,会替别人去考虑,就会换个角度去为他人着想。也可以建立起来自我互换的观念:假如是我的话又怎么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把自己和别人换个位置。我们想想,这样我们就会站不同的角度,或者换位思考了。有些问题我们解决的时候就会不同。

那通俗地来说,有智慧的人,会让自己真正快乐;有慈悲的人会帮助别人真正快乐。佛法说起来很高深,行起来实际也很简单。如果我们再稍微进一步说,如果知道六道轮回,那众生都是在互为父母、兄弟、姐妹,那我们想想,我们和众生就真如体性方面来说,众生本一体,这是现象。各自的思想、语言、行为的造作,出现了生命现象的不同。我们的根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也会思维,是不是要建立起来怨亲平等的观念,来消除我们平常计较分别的心?因此安住慈悲喜舍就要能够精进地常行柔和忍辱。千万不要忘记了能老上师对我们教诲,修行四无量心,就是对自己要观无我,对他人要观慈悲喜舍,那我们久久地练习就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高僧的眼泪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离家很远的山上的寺院,...

功到自然就成

不说一般的人,就说菩萨的愿力,我讲个故事。印度的无...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时间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他...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份努力...

【佛教词典】劳侣

(术语)尘劳之党侣也,尘劳者烦恼之异名。维摩经弟子...

【佛教词典】宗同品

因明用语。于因明论式中与宗(命题)同一义之品类。略...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

一碗饭与一念间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

禅堂的法器与仪规

五家钟板 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后,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这个打警策是考验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过了...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