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道宣大师  202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云:“由戒故施,得清净也。”

所以然者。初受戒时,已行三施尽众生界,故财有量,不及此也。尽形不盗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财。言不杀者,已施法界有情无畏。即用戒法行己化他,即名法施遍众生界。财为局狭,集散之法,能开烦惑恼害之门。戒法清澄,故绝斯事。

又云:由戒故施净者。《智论》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故云:六波罗蜜在心,不在事等。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卷十

【大意】

《善生经》讲,善男女的四事布施,哪怕布施一百年,满足了四天下所有众生,也比不上一日一夜的持戒功德。为什么持守五戒的功德胜于布施的功德呢?因为受戒者最初受戒时,发誓不杀生、不偷盗等,是对一切众生所发的誓言,这样就已经行了三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布施遍满一切众生。而财物的布施比较局限,不能普遍施与众生,是有限量的,因此比不上持戒布施的这种功德。

最初受戒时,誓言要断一切恶。尽形寿不偷盗,就已经布施了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所有财物,即“财布施”;尽形寿不杀生,就已经布施了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无畏(因为众生没有被杀害的恐怖),即是“无畏施”;由于自己持守戒律,依法这么去做,同时也教化他人,让他们效仿这样去做,即是“法布施”。

另外财布施比较局限、狭隘,不能普遍施与众生。财布施先要集财,接下来还要散发出去。集财的时候,因为想更多地去布施,进而就更多地去求财。另外布施时,布施者因为有分别心,不能平等布施,那么得到布施的人就欢喜,没有得到的人就嗔恚,这样就引发布施者的烦恼。假使我们能持戒,以戒法来布施,那么就非常清净,也会远离这些恼害身心的事。

又云:以持戒的缘故来行布施,布施就是清净的,反之就不清净。所以《大智度论》讲到,我们以不持戒来行这个财施,那么就会生起贪心、不清净。怎么不清净呢?为了布施,而不择手段,以利求利(从事于贩卖、治生,或者夹杂暴力)、恶求多求(邪利活命,贪婪无厌),就会产生染污。虽然布施能增长功德和福报,但由于布施不清净,因而堕落。“因”不清净,所以“果”不清净,堕落到牛、羊、猪、狗,衣食都是粗恶的。假使能够持戒行布施,就能断绝“恶求多求”,不好的“因”没了,身口意自然清净,恶的行为也通通断绝。由于“因”清净,自然“果”也清净,乃至于证得佛果、成就无上菩提。《论》当中又讲,我们的心清净了,才能叫波罗蜜到彼岸;心不清净,那么所做的就是有漏的,就不能到彼岸,所以六波罗蜜在心的清净,不单单只是在事相上。

〖注〗

《经》云:“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人归依于三宝者,是人则为施诸众生无怖畏已”引自《优婆塞戒经。

《论》云:“以离恼害,善能施与清净乐具,故由净戒力施得清净。”引自《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

《智论》云:“云何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菩萨布施时,知此布施必有果报而不疑惑,能破邪见无明,是为布施生般若波罗蜜。”引自《大智度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悲田供养获极大功德福报

父母,祖父母乃至亲人长辈老病时,我们能以饮食,医药...

佛教徒对国家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呢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做为一个佛教徒,...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 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

我们一个人念大悲咒,凡夫来念大悲咒,跟观世音菩萨来...

五种不净的说法

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

【佛教词典】银轮王

为四转轮王之一。于人寿六万岁时出世,统治南赡部洲、...

【佛教词典】意

【意】 p1205 瑜伽一卷十页云:意、谓恒行意,及六识身...

饱食的危害

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

春节是吉祥的节日,应以皆大欢喜的方式来庆祝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大地上人们喜气洋溢。为了庆祝春节...

离了妄想,你在什么地方

初发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说你们这...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

称念观音圣号的功德利益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

星云大师《佛教的宇宙观》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壹前言 古德说:「无三界可出,...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原文】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

【推荐】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

素食能降低患白内障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肉食者有白内障的风险比素食...

抱怨的危害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