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净界法师  2021/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富楼那,是满慈子父亲的名称,叫作满,是净饭王的宰相。弥多罗尼是他母亲的名称,叫慈。合起来,等于是依止父母的名称而安立,叫满慈子。

他顶礼佛足而白告佛陀说,“我旷劫来辩才无碍”。这个满慈子尊者,他多生多劫的特色就是辩才无碍。这个地方,古德的注解说是他成就了四无碍的辩才。

第一个是法无碍。他对世出世间的整个法的名相都一一地通达,叫法无碍。

第二个,义无碍。他对整个诸法义理的浅深差别都能够一一地通达无碍。

第三个,辞无碍。他能够以一言含摄无边的妙义,能够用简单的言辞来表达无边的妙义,叫辞无碍。

第四个,乐说无碍。他能够随众生的好乐而善巧地说法,内心无所疲厌,叫乐说无碍。这个是他过去生所成就的善根。

他在演说妙法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如果对小乘根机的他就宣说苦空。对于小乘根机的人他就先讲苦谛,从苦谛切入。小乘的法,特色是从苦谛入手。智者大师说,小乘法是从苦集灭道的苦谛入手,他先观无常。无常就是苦的相状,因为身心世界无常,所以它没有安稳性。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故空。小乘根性切入我空真理是从无常切入。

而大乘菩萨是深达实相。大乘菩萨四谛的观法是先观灭谛的,观一切法本自不生,是从无生的真理切入的。所以,如果你特别喜欢无常,那你就是有一点小乘根机了。当然这个没有对错,就是看你的根器。有些人直接观一切法本自不生,从无生当中切入中道实相。这也是说明他的应机说法。

如是乃至他能够去摄持恒河沙的如来的秘密法门。秘密法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很少公开宣说的,只是针对特别根机的人来宣说的圆顿法门。比方说本经所说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这个法门,这个是秘密法门。那么我都能够在大众当中依止微妙的言辞加以开示,而无所畏惧,无所障碍。

这个地方讲到满慈子尊者过去的善根,他能够辩才无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四十八大愿——(第30愿)智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四种无碍辩才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日,世尊告诉诸比丘:有...

阿那律-天眼第一

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目犍连-神通第一

佛陀最初的侍从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

须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

富楼那尊者

富楼那尊者: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

为什么凡夫的世界都是种种障碍

我们看经文。这个是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这三种人可以让你人生少走弯路

按照佛法来讲,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广阔的视野,...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佛教词典】无分别智等流

【无分别智等流】 p1082 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无分别智...

【佛教词典】瞻仰

(术语)以恭敬之心而仰观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瞻仰两...

「无常」道破整个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

佛教中的「称谓」有哪些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代表...

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