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净界法师  2021/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增上慢”。

若功夫稍稍得力,不知法相,谓证果等,本无欺诳之心,名增上慢,不失戒体。然须请教师长,先达抉择是非,殷勤悔过,舍其有所得心,精求真正出要,方免沉坠耳。

假设你修行很用功,而且有某种的相应,但是你不知道整个修行的次第,这种果证的法相。你说:“我证得念佛三昧,开悟了。”但是你这样讲时,你的心是以正直的心讲,没有欺诳他人之心,这叫“增上慢”。你不学无知的增上慢,因为你真的不知道。那么这种情况不失戒体。

但是,你也要小心,这个过失你要赶紧处理。怎么处理呢?请教师长前辈,来判断你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找出方法,一方面忏悔,一方面舍其有所得心,执着境界相的心要舍掉,好好地依真正的法要,才不会堕落。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你要是说没有在用功,这句话可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尤其一些很用功的人,如果你在用功要注意,智者大师《小止观》说,如果你用功一天超过两个小时,这句话对你就很重要。你可能念佛,也可能持咒,那么心跟法,心持法、法持心,慢慢这个心跟法会打成一片。

我们刚开始念佛时会觉得,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佛号,好像两个东西,很生疏,没关系,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刚开始是带有强迫的一种信仰、皈依,我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我。

但是,慢慢地心跟法会互相摄入,心摄入法中,法摄入心中,到时候就功夫相应。这个功夫相应可能是一刹那,瞬间,也可能会有一段相续的时间,你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相状出现,比方说你看到光明,看到佛陀,甚至于你看到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时你要记着,千万不要跟别人宣说。

智者大师提出,向别人宣说有三种过失:

第一个,你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引导。因为你的境界相,你怎么说都不可能说得刚好,你讲太多也不可以,讲太少也不可以,所以你怎么说都没办法正确地诠释那个所缘境,所以有引导众生误入错误理解的嫌疑。

第二个,功德丧失。你只要讲出来,你再去打坐,那个境界就没了,消失掉了。

第三个,是最可怕的,误入歧途。你讲的时候别人一定会赞美你,然后你对这个相就更执着了。

修行的过程,在《楞严经》只有两个原则:离一切相,修一切法。你的相要越少越好,即便是佛菩萨的清净相都要舍。你说佛菩萨的相要舍,那我念佛也是佛法的相状,那只是我借佛陀的相状,来开显我自性的功德,相状只能够借,不能执着。

你讲感应神通,讲久了以后,你的心就注意这个相了,就开始忽略忆佛念佛那个方法。这时如果你刚好有怨亲债主在鬼神道,他已经等你很久了,你刚好出现这个隙缝就糟了!他就出现你喜欢的相状,然后你就跟鬼神感应道交,误入歧途,堕入魔道了。这个时候,佛陀出世都没有办法救,因为这时你善根完全破坏了。

所以说功夫相应,你只能请教善知识这个是怎么回事。他说:“喔,这个是好现象。”你只是知道,喔,这是好现象,增长信心,如此就好,继续往前走,后面有更好的摩尼宝珠,不要留恋旁边的小花。你知道这个相状是好的,是功德相就够了。

《楞严经》上说,知道就好,“知”但是不能“着”。知道会启发我们的信心,喔,我的业障消除了,我看到这个相状,我消除了,知道就好,继续再往内修,里面有更殊胜的清净功德等着你。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有“有所得心”,这会自己障碍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出的是什么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至诚称念观音圣号化解冲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若三千大千国...

肯放下执著,当下就解脱

你观察过天上的云吗?你注意看,有时候云的形状就好像...

佛陀不能主动地救拔我们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

生死无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来电话,我听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以为...

精进念《地藏经》,现世转化恶业

我有个弟子,银行亏空九千多万,没办法偿还,判刑二十...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从敲门声看出你的修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信...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婚姻美满之道的三个步骤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

【佛教词典】护摩坛

(物名)修护摩而据炉者。有大坛水坛木坛三种。掘地而...

【佛教词典】飞仙

(术语)飞行空中之仙人也。楞严经八曰:情少想多,轻...

鬼是怎么生活的

太多太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世界上有鬼吗?我怎么看...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

健康是修出来的不是吃出来的

现在人很讲究营养,或者喜欢吃肉来补充,或者喜欢买营...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

九八年显通寺打千僧斋,那天那个真是罗汉

我们现在在社会上,碰到这些人,你就要以这样来恭敬他...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比丘的五类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该怎么办

有些人生病了,瘫痪在床上不得动弹,但又死不掉,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