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净界法师  202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施的本身重点不在帮助别人,叫作历事炼心。你必须透过布施的这个行为,你才会产生一种广大的胸量,这是佛陀的大智慧安排出来的善巧。所以改造你的思想很重要,因为这个是关键了!

当然净土宗就是两大思想: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这是你要建立的思想。首先你要想办法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第二个,你要想办法了解极乐世界。很多人对极乐世界是陌生的,这对你非常不利。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好乐,你没有去过澳洲,你很喜欢澳洲,不合理呀。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去想,你没办法建立一个坚定的思考。你一定要透过学习,你要说服自己一定要闻思。所以这个想象力,已经开始在引导你的未来了。注意!到这个“想”要注意了,它已经在牵动未来了,而不是在受果报而已。

这个“想”,当然受到业力的刺激,我们不能否定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警告菩萨,特别是属于那种生生世世在行菩萨道不到净土去的菩萨:你最好不要堕落到非常贫穷的地方去,尽量不要,你要修布施。因为什么?如果你生长的过程太过贫穷,你很难关心别人,这个是有关系的。你今生的痛苦太多,委屈太重,要你发慈悲心帮助别人,真的有困难,因为你的心中充满了埋怨。

所以菩萨不能堕入到贫穷的地方。你看《八大人觉经》,就是这个意思。菩萨要广施布施,因为适当的痛苦会引生你的出离心。但是过度的痛苦,会养成一种偏激的性格。所以我们也不能否定感受影响思想,这个也是有的,但是大部分就是透过教育来改变思想。

我们的思想有三种情况:第一个,继承过去。你过去喜欢布施,你今生还喜欢布施;第二个,环境的熏习。你从小成长的过程也会影响你的思想;第三个,你所接受的教育。比如佛法的教育,你接受小乘的思想,你就是喜欢出离心,不喜欢跟人家往来;你接受大乘的思想,你会站在大悲心菩提心的角度,你会更广结善缘。这跟你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系。

总而言之,这个思想已经在影响我们的来生了。诸位!你遇到事情是怎么想的,很重要!要注意喔。这个叫作种性,其实你的性格已经影响种性了。这个思想已经不是果报了,它已经是一个因地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最适合我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

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

学会忘记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个大家庭三界当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欢...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

【佛教词典】阿毗遮噜迦

(杂语)Abhicāraka,译曰调伏,降伏。缚一切万物使不...

【佛教词典】一角仙人

(人名)又名独角仙人。过去久远之昔,于波罗奈山中由...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

忏悔常识问答

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

本焕老和尚:要成佛就要结众生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 你们...

世间好物其实不必占有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