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报越大越危险,还是要欣求极乐

净界法师  2024/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报越大越危险,还是要欣求极乐

没福报容易个性偏激

布施是一个福报,跟佛道其实没有直接关系。是的,福报跟智慧、跟菩提没有直接关系,它只是一个助缘。为什么佛陀把布施放在菩萨第一个功德呢?它的理由,佛陀说:贫苦多怨,横结恶缘如果他不修布施,他会堕入到一种非常贫穷的境界,比方说贫民窟。在没有福报的加持之下,即便他有智慧、有道心,但“贫苦多怨”。因为你是一个凡夫,如果遭受到太多不公平的刺激,你很容易个性偏激。

只修福报会堕落

我相信,所有的学佛人,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第一个学佛一定是从业果开始学起,深信业果。慢慢觉得说,欸,我老是断恶修善,然后来生享受快乐果报,这不是办法。因为快乐会让你产生放逸,放逸以后你又造业,又开始痛苦;痛苦以后起惭愧心,又开始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福报变大之后又开始放逸……所以,人生追求快乐,这个不是办法,因为后遗症太大。

所以你开始修空观,那干脆快乐也放弃吧。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离苦得乐的概念,提升到——原来人生不能追求快乐,人生要追求寂静。就是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因为追求快乐会伤害你。你追求快乐,等到快乐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那你就把第三生给毁了。

为什么福报会失掉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的活动范围。你把它拉到我们本具的一念心性,就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我们长时间忽略了它,让它睡着了。

你只要唤醒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把所有的妄想拉到一念心性。“本来清净”的意思就是说,它不是修来的。既然它本来清净,当然它就不可能被污染。你说我们为什么福报会失掉?因为你的福报是因缘所生法,你跟因缘借来的,那当然你有借有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嘛。

心外求法,福报尽是魔业

如果你都是心外求法,那你这个人有福报也没什么用,都是魔业。这个福报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福报只会让你放逸而已。一个迷惑的人,福报越大越危险。福报不见得是好事,看你怎么用。用得好,你借假修真,用福报力来成就功德;弄得不好,你在福报中迷失自己,那你造的业是非常可怕的。

没有福报怎能度化他人呢

一个大乘菩萨自己很痛苦,却会去关怀别人。很难!你不能对一个凡位菩萨用这么高的标准。所以佛陀知道,凡位的菩萨必须有福报保护。就是你有福报撑着,至少你不能堕入到太过贫穷,否则的话,你自己很多很多怨恨。然后,还不是这样子而已,还会“横结恶缘”。你没有福报,别人看到你也不欢喜。别人看到你不欢喜,你怎么度化摄受他呢?

有福报不能主宰人生

一个人福报现前的时候,他觉得他可以主宰:我要去买一个电视,我就可以买电视;我要买一个房子,就可以买房子。他在某种因缘是得到自在力了,所以他会产生错觉,以为他能够主宰人生。其实,那是因为你福报还在。福报享尽的时候,你试试看!你善业力花完的时候,连一杯水你都喝不下去。

到净土也需要福报

到净土去你也要福报!我们以后会讲到三辈九品。这个判教,除了智慧,福报也是影响品位的一个因素。

三界无真正的快乐

三界的感受虽然有些快乐,虽然你的福报很大,你有能力来享尽世间的快乐,但是我劝你不要这样做,即便你有能力你也不能这样做。因为三界的快乐有过失,“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那你这样讲,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对感受的期待完全放弃?也未必。你看极乐世界,佛陀要你“欣求极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

地狱果报往往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

龚老居士往生的殊胜事迹

去年元旦时,东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龚老居士往生,非...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何谓「禅门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

戒邪淫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 情场所,仅限于城市...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

【佛教词典】病比丘衣钵问法

亦名:问病比丘衣钵法 子题:面王比丘 行事钞·瞻病送...

【佛教词典】境缘

【境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境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孝行得善报的几则故事

《孟子 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梦参老和尚:心经上的第一个字

《心经》上的第一个字就叫你观,观就是思惟,思惟就是...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万一犯了五逆和谤法,就不能往生吗

问: 关于往生的条件,在于深信切愿,弟子对这点也是...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

67条忠言语录

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首先,我们...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

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