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即佛之理即佛

净界法师  2025/05/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即佛之理即佛

六——显因果之事相

即——显佛性之理体

佛性的理体是平等的,就是说,你不管打妄想也好,你不管努力用功也好,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有两种本具的功能,注意!本具的功能:第一个清净,第二个具足。我们的起跑点是一样的,就是性具,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叫做性德。关键就是你的修德,你怎么开显它,这有差别。

所以这六即佛,这六的差别相,是从你在因地所做的理观跟事修,来显现这种功德的差别,但是你的所观境,你所依止的理体,性德是平等的,只是修德有差别,所以六而常即、即而常六是这样来的。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理即佛。

(一)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第一个,凡夫的佛性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佛性,但是我们的佛性叫做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我们的佛性,不管你是静态,不管你是动态,总而言之,行住坐卧,我们的佛性只是一个佛性的理体,理论上有佛性,但事实上,行藏事尽非,但是你看他身口意的表现,看不到佛性的味道。就是这个人看起来既不清净,也不具足,身口意看不清佛性的味道,就是佛性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他的佛性一旦被妄想遮盖以后,他的后果只有一个,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他的内心是冥冥,内心一片黑暗,像虚空,虽然清净,但是没有用,没有光明的清净,就是黑暗的虚空,里面就很多的鬼魅。那么这些鬼魅烦恼你就去不掉,去不掉,你的内心一片黑暗情况之下,你只能够心随境转,去攀缘外境。攀缘外境以后的后果就是造业,造生死业。造生死业的后果就是杳杳不知归,生死轮回,一次一次的招感生死轮回,你真如佛性就越走越远,杳杳就是越走越远。

我们凡夫没有开显真如佛性,那么后果就是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这句话是道尽了的生死轮回的可怕。诸位,生死轮回不是说痛苦而已,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止境的一天。好,我有生死轮回,我不处理总可以吧,可以,你不处理它就永远不会停止。比方说我今天生病,这个病痛它有一个期限,一般的因缘果报它有一个期限,顶多这一期死掉,来生就没有了。但是轮回不是啊,轮回它的可怕,它的惑业苦辗转相续,它没有止境,是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那么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你不去经营你的内心世界。你不经营你的内心世界,你内心的清净力、具足力,你就表现不出来。所以你空有性具的清净跟具足,但是缺乏那道光明。所以虚空是暗淡的,大地是冰冷的,大地也生长不出水果,当然更不可能从地涌出功德庄严。

就是我们辜负了我们美好的清净跟具足的功德,结果就在生死轮回当中不断地流转,而这个流转是没有止境的。

好,这是凡夫,那后面就开始讲因位跟果位了。名字位跟观行位是因位,那么这个果位就是相似位、分证位跟究竟位。相似位以上为什么判作果位呢?因为他已经有相似的法身的功德。那么因位的名字、观行,主要是成就清净,那么相似位到分证位的果位,重点在开显菩提愿,在利他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

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人人都应成为素食者

人类身体构造天生为素食设计,牙齿和曲肠都是来咀嚼和...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吗

问: 《无量寿经》十八愿说的至心信乐,标准是什么?不...

罗状元醒世诗

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

【佛教词典】二身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

【佛教词典】师蕴

(?~973)五代僧。金华人。生性率真,遇事多直言不讳...

说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

在家学佛男众女众的模范人物

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

怀孕的胎儿有缺陷该怎么办

问: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胎儿都能动...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