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即佛之观行即佛

净界法师  2025/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即佛之观行即佛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五品位——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从名字位到观行位,它的特点就在于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就是这个照字。

名字位,我们只会分别真妄。那么这个观行位,我们开始怎么样?返妄归真。返妄归真的关键就在这个照字,就是妄想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我们前面说过嘛,什么叫妄想?《楞严经》讲的很清楚,前尘虚妄相想。前尘,就是外境。某一个人跟某一件事情,他刺激你的内心,就是前尘虚妄,然后在你内心当中产生一个相状,然后你面对这个相状产生各种的分别,哦,这个就是妄想。就是外境的刺激产生前尘虚妄相,然后你对这个相产生念想,就是妄想,它一时的生灭的。

所以,你不用管它,你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直接观照你不生不灭的本性,念念照常理。你不断地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妄想会自然的脱落,它自己会脱落,因为妄想它本来是生灭的。

你说,诶,为什么我今天、我几年前受到某一个人的伤害,我被我的侄女刺激,我这个妄想还在呢?是因为你抓着不放。所以就是说,你现在抓到的妄想跟你最初的妄想已经不一样了。你的侄女、你的朋友去刺激你的时候,你那个第一个妄想是直接的,但是你不断地去分别、想像、执着以后,你这个妄想可能更大。

也就是说,妄想本来是捏造出来的,它之所以势力强大,是你给它力量,是你加持它的。所以,你只要一件事情,把它放下就好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

所以,你观照真如的当下,你的心力集中在不生灭心的时候,它妄想心心息幻尘,它自己会脱落。那么妄想一脱落以后,你的生命就改变了。

看一下句:遍观诸法性,是无假亦无真。你这个时候用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你会发觉你人生改变了。你的人生叫做什么?叫做如梦如幻,这很关键了。

诸位,你怎么知道你今天安住真如?就是什么是标准?就是你去看人世间都是真的,那你没有安住,你真没有安住,你是攀缘心。如果你从佛堂诵完《法华经》出来以后,你看一切的人生如梦如幻,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没有,所以天台给它一个思想叫做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就是如梦如幻,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个就是表示你的观照力到位了,这是一个标准。

所以,这个就是观行即佛,从一种分别真妄进入到观照真如。那么,这个地方其实是从《法华经》来说,它有两条路可以走了。如果是利根人,就走四信,就是观行,它是透过一念的信解,最后到深信观成,这个四信。

那么钝根的,就佛灭后走五品。因为我们现在是佛陀灭度后,所以我们只讲五品,就是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随喜、读诵是偏重自力,在佛堂上随喜真如,读诵《法华经》这两个。那么,后面三品就开始走出佛堂,为人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这个观行位,因为它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所以它的特点叫做圆伏五住。我们说明一下,这个五住就表示五种烦恼。

第一个,三界的见惑是一住。因为见惑是通惑,一伏一切伏。见惑是通惑,是一住;那么,三界的思惑是别惑,它有三住。欲界的贪爱是一住,因为欲界的贪爱,贪爱的是五欲的快乐;色界的贪爱也是一住,因为色界追求是什么?禅定的三昧乐,这又是一住;那么无色界的贪爱,它贪爱的是一种空亡的、无为的境界,它也是一住。贪爱是一种别惑。

所以,欲界的贪、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就是三住。

然后,另外一住是什么呢?就是无明地,无明住,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就是法执。

那么,观行位它安住一念清净心的时候,它心中是离相的,所以它虽然不能断烦恼,它是圆伏五住,不可思议。它三界的见惑、三界的思惑,还有无明惑,全部调伏。

这个观行位,就是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它的重点在于离相。所以,这个离相清净,它的好处就是它能够顺入中道,这个中道的思想对我们净土宗特别重要。

我们净土宗到晚年,我们知道修行,初学者重点在知见,晚年的重点在收心。这个收心的难就难在哪里?因为它很难收,收得不好,它就伤害我们的心性。

比方说,你今天用般若空性的思想来收心,收到最后它趋向于空性,因为你的法就是空性的引导。那么你用一切法毕竟空来收你的心的时候,你的心进入一种寂静不动的状态。可能你修圣道还可以,但是净土宗你要忆佛念佛就有困难了。你要念想极乐世界的依报的庄严,大地庄严、宝树庄严、楼阁庄严、莲花池的庄严,你就是你那个念头带不起来。

所以这个空,它跟净土宗的忆佛念佛是冲突的,那你读诵《法华经》就不一样了。

诸位,你读诵《法华经》它的收心,它是用离相的方式,它不是去断这个一切的因缘相,它离相。它离相以后,它还可以怎么样?它还可以把它借回来,让它会归到一心,它不是回归到空性,会归到空性对我们心性的功能是压抑的。会归到一心,一心真如是即空即假即中的。

所以,你读诵《法华经》是最圆满的收心。你可以远离过去的妄想,你也可以开创未来极乐世界的相状。因为它收心最高的一个困难度就是你观一切法空,你又不能坏诸名的假名假相假用,就难在这里。你不能攀缘它,你也不能断灭它,所以你稍微弄得不好,你要么偏有偏空,偏有更糟糕。

你什么都不收,那你这个心,你年纪大的时候就整天打妄想,想过去、想未来,那你也不能往生。你收得太彻底,你的心没办法忆念佛号,不能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不能感应道交。

所以这个《法华经》的收心,它的好就好在,它用一心来收心,用一心真如来收心,它不用空性来收心。所以,它随时可以把相状息幻尘,它可以同时离相清净,也可以同时借相修心,这个是观行位的特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

【推荐】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佛心本有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

律航法师《念佛入门白话解》

第一讲 三皈五戒 念佛常识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

「富裕」的三条家规

第一条,叫富而不污。 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

【佛教词典】四一

天台宗开显法华经,有四种的独一无二,叫做四一之开显...

【佛教词典】欲寻思

【欲寻思】 p0984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心怀爱染,攀缘...

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广论》上说,菩萨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

遮止无意义的话语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难道连说话的权...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推荐】星云大师《命运的主人》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星云大师《向药师如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我的报告,今天世界上的苦...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