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净界法师  2019/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的重大,反倒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学这个法门,它是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当中,佛陀常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内心创造出来的。蕅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名利,一切法趋名利,心为菩提,一切法趋菩提。

不管你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念佛也好,这个法门本身是无自性的。

我们念佛,有可能这个佛号会带到人天的果报,也可能这个佛号会带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就是你那个能念的心态会影响到你整个生命的状态,心态决定我们的状态。

在《楞严经》讲到修学佛法有两种的心态:

第一个你用攀缘的心来修学佛法,你的心对于你整个内在的五蕴身心,对于整个外境产生强烈的攀缘跟执取,产生一种我法二执。那么这种情况会有两种过失:

第一,即便你修学佛法经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还是感觉到弟子心不安,因为你的心是住在外境。当你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内心很安定。但是不幸的是,外境是变化的,就像这个空中的灰尘,随业力而变化。

我们的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当你住在外境的时候,你的心就随境而起伏,你生命的快乐跟痛苦你自己做不了主的,是由业力来推动的。所以你的心习惯性是住在外境,第一个你永远感到一种没有安全感。

第二,你不断地在积集一种生死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整个生命的轮回的力量不断地在加强。因为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错误的颠倒的执取,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这个无明就是攀缘心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死亡以后,我们来生还会出现一个生命?为什么圣人死掉以后,他能够没有生命,他能够进入无生?因为我们的心态不同。

所以当我们心态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在整个佛教修学当中,我们顶多做到积集福报,成就一种安乐的功德。当我们不能调整我们心态的时候,我们永远不可能趋向于解脱,不可能的!你那个生死轮回的力量永远不会停止的。

所以在整个《楞严经》当中一再地告诉我们,你修什么法门都好,你一定要把心带回家,你要找到你整个身心世界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清净心,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种清净本然的本性,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

所以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要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说你这个人修行是不是上路了,怎么判断?我想我们不会说,因为你一天念了几万声佛号,你做了多大的布施跟持戒,就说你这个人修学上路了,其实不是。

因为你搞不清楚,你内心当中是安住在虚妄的攀缘心,跟安住在真实的心性,你对心中的主人跟客人还分不清楚的时候,依我们的标准来看,你这个人还是颠倒众生,你还没有真正修学上路,你跟三宝叫作结缘。你高速公路的入口都没找到,你根本谈不上上路。

一个人要真正地能够看清楚你生命的真相,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在我空法空的清净本性安住,从此以后,你跟生命开始保持距离,从无住当中而生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说你这个人修学已经上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认清路头,你找到了生死的关键点。

所以在整个禅净双修当中,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念佛一定要修禅观?

改变你的心态!

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这个整个佛号完全变成一种攀缘的力量。阿弥陀佛是一个无量的功德,但是被你的心染污掉了,内心是攀缘,一切法成攀缘。

印光大师说的,本来是摩尼宝珠,这个佛号到你的心中变成一只糖果。所以我们必须透过大乘的禅观,然后破妄显真,真实地找到我们的家,然后从那个地方提起佛号,这个佛号才能够坚固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禅堂法器与规矩详解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您老人家开悟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

这里本来就是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

宏海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缘殊胜,又在我们《...

临终正念需要有引导力

引导力。就是忆念净土,欣求极乐。 从小乘的角度,他只...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

【佛教词典】法事赞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

【佛教词典】屈露多国

【屈露多国】 p0832   西域记四卷六页云:屈露多国,...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再问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们中国大乘佛教,说起来佛弟子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可...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会觉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慧律法师《爱你所做的事》

「我爱」会让自己失去理性,甚至面临没有选择余地的窘...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得之不易的暇满人生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思维暇满人生》。如何来思维我们...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