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2011/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

我们向自己国家的国旗致敬,是不是因为这块布很神圣呢?当然不是,但我们透过向国旗致敬表达对国家的效忠及支持;同样地,我们藉著顶礼佛像来忆记佛陀圣身、纪念佛陀、忆念佛的功德及积集功德资粮。佛像并不是佛,而只是木头或铜铁。向佛像供养食物,佛像也不会吃。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佛教从来没说佛像就是佛或神灵,我们亦同意它只不过是木头偶像。然而,因为我们凡夫并无清净业力得见真正的佛陀,我们以佛像来代表佛陀。我们对佛像恭敬作拜,不是顶礼面前的木像,而是在礼拜它所代表的诸佛。我们对佛像供上食物,不是要喂饱根本不会吃东西的木像,而是为了藉以供养它所代表的诸佛。事实上,真正的佛陀也不需要我们的供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积聚功德而已。

二、纪念意义,见贤思齐

纪念意义就是看到诸佛的光辉形象,联想起佛的思想、智慧、慈悲功德,生起敬仰心,以佛菩萨为榜样修行做人、做佛。认识层次较高的人,可以从各种佛像的象征意义,得到精深丰富的佛教哲理的启示,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三、观想意义

修禅定的人,经常眼观佛像,在大脑中形成佛的视觉形象,以便在修定过程中,思想集中观想佛像,以观佛的一念,代替纷繁的杂念,获得入定成就。

拜佛还是一种极好的康复、保健身心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

佛家上香的仪轨

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供佛...

文珠法师《生命寿命与慧命》

一、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

十信位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木鱼有什么含义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欲到无求品自高

古语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

【佛教词典】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为慧蕴

【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为慧蕴】 p0507 瑜伽六十八卷二页云...

【佛教词典】根极微住相

【根极微住相】 p0923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六页云:问...

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

【推荐】与这件事相比,其他都只是「鸡毛蒜皮」

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险之际,一...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

懂得知足

女儿最近的一次数学成绩是九十七,她自己也郁闷着那丢...

长劫轮回——《付法藏经》里的故事

在《付法藏经》里面有一则故事:有位阿罗汉叫阇夜多尊...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讲究平等心,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们...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

为何觉得净土很难去

问: 南无阿弥陀佛!善知识说现在能够学佛,是过去恒河...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