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昌臻法师  2021/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人,学佛为求消灾免难,保家庭平安,这也是合情理的要求。

如小孩遇到危险必定唤父母求保护,佛是众生的父母,众生在危难中必定要求佛菩萨保佑。从古到今,众生在各种天灾人祸中,称念佛名,获得感应的事迹,不可胜数。现在还有不少人正是因为这样祈求而消灾免难,得保平安,因此对学佛才生起信心。

但是,必须认识这不是佛陀度众生的目的,而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让我们凡夫先尝点甜头,生起信心,进一步才提高到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的境界。明白这个道理,求消灾免难,并非不可以。如果把这当作学佛的目的,就全错了。好像把一个价值很高的宝珠,换个糖吃,这太不合算了。

有的人,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

病苦对人的折磨很厉害,不少人因为受病苦而信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疾病痊愈,信念增加;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健康长寿。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句弥陀,是“阿伽陀药”,是万病总持的特效药。还有,学佛人清心寡欲,饮食清淡,思想包袱轻,免疫功能强。再加上平时种戒杀、放生等善因,必定能获得疾病消除,健康长寿的福报。

但是,这些只算是学佛的副产品,并不是学佛的目的,更不是佛陀度众生的本怀。因为你纵然活到120岁,不能了生死,出轮回,有什么用呢?

有的人,求世间福报,有的求今生享福,有的求来生的福报。

这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实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来生,下一世才有好日子过。

有这种想法的人,从根本上说,对于人生的苦,轮回的苦,并没搞清楚。还想下一世来享福,这太糊涂,也太危险!因为,你今生修福,来世享福,福报愈大,造的恶业(杀、盗、淫)也越大。享福即消福,到第三世,福报享完,恶业造就,你就到三恶道受报。所以,叫它“三世冤。第一世,修福德,第二世,享福报,第三世,受恶报。

修念佛法门的人,当然要修福德(念佛是正行,修福德是助行)。

没有福德也不能往生。但是,印祖教导说:“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很差,很少);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以上说的,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求世间福报,其实都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我们至诚念佛,不求都能得到的。如果只去追求这些,决不能了生死,出轮回。

所以,必须明白:只有“真为生死”才是学佛的目的,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目的。

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为什么劝修念佛法门呢?

因为,念佛求生净土是末法最为契时契机,也是最直接、最稳当的法门。佛在《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少)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可知,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语)。

关于这个问题,净宗经论和祖师大德开示不少,不多引证。这里只引用禅宗、密宗大德的开示,更能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对末法众生非常契时契机。

禅宗大德有关开示二则:

宋死心禅师,是大彻悟人。他说:“参禅人正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借)弥陀愿力,接引往生。”(见《劝修净土文》)

又如,现代本焕禅师,为禅门耆旧,虚云和尚传法弟子,临济宗第44代传人,现年98岁。他说:“印老(指印光法师)讲这个故事(指唐圆泽禅师未能了生死之事),就是劝我们要好好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算是下品下生,也不会堕落……我现在也念佛,也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闻佛说法,证无生法忍,然后乘愿再来,普度众生。”(见2004年5月23日,庐山东林寺《净土》期刊载,题为《为法忘躯》的专访报道。)

密宗大德有关开示二则:

近代密宗大德诺那活佛说:“故修密者,任修任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以上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愿自在往生。”(见《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法语开示录》二)现代密宗清定上师的弟子(也是能海上师的弟子)

修密法多年的上海倪老居士,临终时告诉家人,他不往生净土,就在娑婆转世度生。他家人将此事禀告上师,上师为作超度佛事,将其神识摄至坛场,告以应先往生极乐,见佛闻法,再回入娑婆度生。结果他同意往生了。(此事上海郑颂英居士,曾写一篇报道,九十年代,刊载《法音》。因手边无资料,回忆略述如上。)

以上说明,学佛的目的,不是其他,是真为生死。末法众生要想今生了生死,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稳当可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神通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星云大师《失败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与失败如影随形,是很难...

自己不相信自己,怎么了生死

现在讲念佛的方便。念佛就是方便。我念阿弥陀佛,在这...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昌臻法师《七佛通戒偈》浅释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

昌臻法师《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

昌臻法师《以戒为师》

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

【佛教词典】般若汤

(杂名)禅林酒之隐辞也。东坡志林曰:僧谓酒为般若汤...

【佛教词典】静虑

(术语)梵语驮耶演那Dhyāna,译为静虑。七种定命之一...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天人瞋骂夜叉

一则佛典故事教导,瞋怒詈骂只会造成对立、冲突,应该...

人生的四个「第一」

人都希望自己样样第一,然而你也第一,他也第一,谁来...

顺治皇帝出家的故事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

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当代...

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具足十大愿

本人屡屡提出。说佛法犹如旃檀,片片皆香。举起一片之...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

验证修行功夫的三标准

第一步:念起不随 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

生孩子难产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

【推荐】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凡夫定力有限,遇恶缘则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