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勿做「小资」学佛者

2011/08/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都市中,有“小资”阶层。“小资”者,“小资产阶级”也。

生活上,刚刚脱贫,但还没达到有产阶级,没有很大的支付能力,但又向往美好生活,很好面子,表现出了小资情调。他(她)们可能喜欢喝某种特别的咖啡,或许说话时喜欢夹杂着英文,或者钟情于某个牌子的服装等等。他(她)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不屑与大众流行为伍,穿梭于都市之中却用冷眼观世间,喜欢追求一种有品位而不落俗套的浪漫。

学佛的人当中,也有“小资”一族。这些学佛的小资一族,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并不主张正式皈依三宝,但是喜欢翻看一些佛法书籍。

2、生活无忧,身体无病,有点钱又有点闲,学佛多半只是一种调剂生活的点缀。

3、对出世间没多大的兴趣,追求“安详”“自在”“快乐”。

4、没有发菩提心,一人吃饱天下无饥饿,学佛仅局限于自斟自饮/自娱自乐的受用享受之中。

5、有时表现为热衷于环保、放生等各种公益慈善事业,但在生活中对待工作却并不积极努力。

6、不喜欢受戒律约束,不受戒,更不会精进地努力修行,佛法得少知足浅尝即止。

7、喜欢喝“宗教鸡尾酒”,即把所有的宗教都大杂烩在一起“无分别”。

8、既要跃升于俗众之上,又与真正的修行人划清界限,站在修行人的边缘和角落里。

9、不喜读经论,只喜欢禅,喜欢读一些关于心灵感悟一类的书籍。

10、他(她)们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但却在众人面前装扮成看破一切得智者,戴着面具生活。在孤独的心境中自恋与独赏。

尽管,小资学佛者对佛法或者生活也有一些感悟,平时也有一些“利益众生”的行为,甚至也有一些看破放下自在的切身感受,但她们错误地以为这些就是佛法。

小资学佛者,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他们拿佛法当作调味品甚至是“止痛剂”,以此来屏蔽掉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不快、品味生活、享受人生快乐的时光。一旦遇到大病、重大打击,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春有百花秋有月”诗句也没了诗意,“色既是空”此时也不再空,“安详”和“自在”变成了怨愤、火气、沮丧。

佛法在世间的方便运用无穷,但其内在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见,这是区别佛法与世间法、佛法与外道的标准,也是鉴别是否只是小资学佛的试金石。

哪个佛菩萨是在“小资”中就成就的?高僧大德无不是经过一番实实在在的修行磨砺之后,才跳出三界修行圆满的。

真正的学佛者,是堂堂正正地走进佛门,皈依三宝,塌塌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修行。真正的修行人,安详/自在是自然的境界,不是刻意装点出来的,是真实的、坚固的,是能经受住境界考验的。

花开花落,日出日落,品茶赏月,搬柴运水,吃喝拉撒,都可以让人开悟,也都可以体现出佛法的道理,但是佛法在世间不等于世间法就是佛法。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种种现实压力导致内心深处都渴望找到可以避风的港湾停靠,但是小资学佛经受不起任何考验,更甭说“八风不动”了。

小资学佛一族,实际上还没有走上真正的学佛修行之路,他(她)们徘徊在佛法的边缘门口,只算得上是佛学爱好者而已。要么不学,要学就认真地学。“小资”一万劫,也出不了轮回;而真正迈进门槛/踏实修行几年,或许就可以脱胎换骨截断生死流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觉老和尚《吃素与学佛》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

人家说我的坏话要怎么办

人家说我的坏话,为保护自己而到处去澄清、辩解,甚而...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佛教词典】四大种恒不相离

【四大种恒不相离】 p046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一卷十五...

【佛教词典】离系得

离系得者,谓于粗重离散,假立离系得性。金刚喻定者,...

是否应该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标

问: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着。可是,生...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观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我们凡夫我们愿意离苦得乐是对的,苦恼来了我不高兴,...

茹素八年,收获的远不止健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这...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为什么不应该买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实上是一块从蚝肉溃疡而成!当一些寄生...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训练自己倾听的工夫

沟通是一种修行,必须有很好的禅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