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2011/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凤凰网: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上很多人可能对佛教还是有误解,不仅仅说是正信还是迷信这种问题,他们可能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也会搅混,譬如皈依、出家、剃度、受戒。之前我知道任静和付笛声他俩皈依佛门,然后很多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就把它报道成出家。还有很多网友就去猜测他们为什么出家,给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的。希望在这里宗舜法师和雪漠老师也能把这个这些地方给我们大家解释一下,像皈依、出家有什么区别?

宗舜法师:任静和付笛声老师他们两位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弟子,而且经常会去参加佛教的各种活动,我们跟他们都是很熟悉的。当时他们在赵县的柏林寺皈依的时候就曾经被媒体一度传为说任静、付笛声夫妻俩双双皈依佛门,出家了,当他们再一次以在家人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个别的媒体他们就说你看他们是以这个所谓的皈依佛门作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噱头,曾经给他们有这样的一个定位,给他们扣上这么一个帽子。

但是在我看来就觉得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因为在现在确实在社会上大家对皈依和出家究竟有什么区别有点弄不大明白,我觉得确实有必要给大家做一个澄清。大家说到的皈依佛门,其实在佛教里边应该确切的称为叫皈依三宝。皈就是回归的意思,依就是依靠,就是我把我的已经迷失的自性重新找回来,以佛、法、僧三宝作为我的依靠,表达希望三宝来救度我,我全心的依靠三宝,按照三宝的所教示的这些原则去实践,它表达这样一种愿望。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皈依是种宣誓,这是向佛法僧三宝宣誓表明我认同你,并且依靠你这样一种态度,所以他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是皈依的最通俗的理解。

凤凰网:那么皈依以后我们是说他还是像我们平常人一样是吧,不是像师父您已经剃了头发。

宗舜法师:对,皈依它其实应该是分成两类人,第一类人就是在家学佛的,我们把他成为居士,这些居士们就是居家学佛之士,他们是在家的,他们不用剃发,也不用更改自己的服装。我们叫剃发染衣披上袈裟,袈裟这样的出家的法服,这个是一类。

另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剃发,就要把头发剃去,然后穿上僧服,所以在这个里面,佛教一共是这两类人一共有七个身份。就是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出家的这两类,然后在家居士男居士、女居士叫优婆塞、优婆夷。这个就是四众弟子,我们常说的四众弟子佛教的就是这四类人。

那么在出家人里面还有三类,一类就是沙弥,一类是沙弥尼,沙弥就是刚刚出家还有没有受比丘戒的,比丘尼就是没有受比丘尼戒的,那么称为沙弥尼、沙弥。还有一个叫式叉摩那他是在沙弥尼正式受比丘尼戒之前有一段学习,学习佛法甚至接受观察的这样一段时间, 合着这样来说,出家人就一共有5类,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再加上式叉摩那也叫学法女,这个五类人是属于出家的,出家众。

另外的两类就是属于居士,在家信佛的,就是叫优婆塞、优婆夷,这些人他不用剃发,也不用遵守出家人的相关的戒律规定。所以把所谓皈依佛门看成是出家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会。

凤凰网:皈依佛门就是只是说我心向佛教这样一个状态是不是?

宗舜法师:是。

雪漠:法师是按照佛教的常识在说。我认为的皈依就是:放下自己,融入另一个世界,或者走进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佛教。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的一些东西——主要是执著、偏见以及世俗的生活和欲望,尽量能放下它们,走进佛教。当我们发这个心的时候并且走进的时候,我认为这就开始皈依了。即使有那种形式也罢,没有那种形式也罢,当自己有了一种向往的时候,并且付诸行动的时候,这时候真正地开始皈依了。

发心就是不仅让自己用这种方式离苦得乐,而且让别人也用这种形式离苦得乐。我刚才说到了快乐。实际上快乐它是这样的:真的快乐不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快乐,而是利己也利人的快乐,我们追求这样一种快乐。所谓皈依也罢,实质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皈依和精神的向往。打碎自己,打碎自己的很多东西,拒绝一些东西,拒绝自己的欲望,开始走进一种宗教精神的时候,皈依就开始了。

出家就是完全割舍了这样一种世俗的生活——这是在形式上割舍。很多人在形式上割舍之后,心灵不一定割舍。所以说,身出家的不一定心出家,而且有些在家的人他可能也出家了。就是说,这种割舍更多的是从一种心灵上的拒绝和放弃开始的。戒律实质上就是一种拒绝,不去做这个东西,不去做那个东西,把全部的生命投入一种信仰。戒就是这样的。拒绝才叫戒,出家也是戒的一种,就是拒绝的一种。

当然,这种形式上的拒绝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宗教中它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一条是宗教礼仪——就是这个形式上的东西。比如以我自己来说,虽然穿着俗家的衣服,但是我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就是虽然不出家,但我也许比一些出家人还要出家,因为我几乎就是与世隔绝的。我自己觉得我是皈依了,我自己觉得心灵上出家了。世界怎么样?我不在乎了。为什么呢,佛教的目的就是不在乎世界。如果佛教看别人的眼色,看世界怎么看你的时候这不是佛教,这是演员,在表演。我始终觉得,心里真的得到那种快乐清凉的时候,世界就干扰不了我,这就是真出家,就是一种真成就。当世界老是能干扰我的时候,就没有出家也没有皈依,这是我自己非常简单的一种鲜活的理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骗术揭秘

揭秘骗术之一:经济搭台,宗教唱戏,公司办寺院骗取钱...

蕅益大师为何劝人夜礼观音

【原文】 灵峰之劝人夜礼观音,不可死执,便谓定须夜礼...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推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

佛疗六法

一、念佛对治业障: 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

牛奶不易于人体健康

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并不有益于人体健康。它们包含饱和脂...

善根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

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人们常常只见其...

【佛教词典】中道

中道者,谓中软、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

【佛教词典】五种三谛

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有五种,即于别教、圆教、别...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

争取一分钟,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

净慧法师:正信学佛的四个核心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舍利弗的牛脾气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顽固的...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