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贫穷卖掉

2012/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富贵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贫穷是人人所厌恶的,假若贫穷可以卖得掉,按照道理说,凡是贫穷的人,哪一个不愿意把贫穷卖掉?然而世间上却真有不肯卖掉贫穷的人,而且继续贪求贫穷,同时又深恨贫穷,这就是众生之所以为众生,佛说是为最可怜的人。有人可能不会相信,贫穷怎么能够卖得掉?事实上,不但可以卖得掉,而且很容易卖掉,只看人肯不肯卖,有没有卖的决心。其实有心求富,必须先卖掉贫,不相信,且先讲一段卖贫的故事,作为证明:

这事发生在佛陀住世的时代,当时的阿阇提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家中有一位做粗活的老仆妇,经常是衣不遮体,穿得破破烂烂的,吃的也是粗糙的食物,并且还要时常挨打受骂。有一天,她捧着瓶子,独自到河边去取水,因想起自己的苦命,不禁悲从中来,就坐在河边,放声大哭,十分凄惨。这时佛陀的一位大弟子迦旃延尊者,恰好从那里经过,听到老妇哭得这般伤心,非常怜愍,就走过去对老妇说:“你既然这般厌恶贫穷,为什么不把它卖掉呢?”老妇真是闻所未闻,心想世间哪有这等事,于是哭着说:“有谁愿意买贫穷啊?”迦旃延说:“贫穷确是可以卖掉的。”老妇看见他是出家人,未免半信半疑,就问:“怎么卖法呢?”迦旃延告诉她说:“你若是想卖掉贫穷,必须要完全听我的话,现在,你先把瓶子洗干净,然后用这瓶子盛水,布施给僧伽。”老妇说:“这瓶子是主人的东西,怎么可以用来布施?”迦旃延说:“瓶子虽然是主人的,但是河里的水,你也有份,可以自己作主呀!”老妇听了这样的解释,觉得很对,于是欢喜地照办,就以水供养,迦旃延欣然接受。随即为她说三皈五戒,又教她念佛,老妇回去后,当天夜里就死了,她的神识就升到忉利天宫,享受天福去了。

这则故事,既不是哪一位虚构编造的,也不是什么寓言,而是出自佛经里的真实故事,由此可以证明,贫穷确实可以卖掉,卖贫的方法,就是供养布施。从因果律来说,人之所以贫穷,是由于悭吝招致的苦果。世间凡夫俗子,多以悭吝为致富之道,而不知这正是招致贫穷的主要原因。就以世俗的企业来说吧,也必须先行投资,然后才可以创立赚大钱的大事业。谁都知道,在投资的初期,是只有付出而没有收入,若舍不得投资,决不可能创立赚钱的事业。假如有人将百金收藏起来,即使百年,仍然是原数,假若用它作为资本,善自营业谋生,几年以后,可能化为千万,也可能赔得一无所有。可见金钱的价值,在于流通运用。以世间法说是如此,以佛法说,也是如此。布施这种投资,不但比生意投资更为稳当,甚至有一本万利的收获,这在古往今来,多的是例证。就如前面所说的老仆,只不过是布施了一瓶子水,就获得享受天福的果报,何止一本万利。

同样的布施,由于施与的对象和作用不同,所得的果报也不尽一样。布施的对象,如果仅仅布施一般需要救助的人,可获得人天的福报,这种福报,不论有多大,总是有穷尽的一天,假若施予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就成了无漏之因,福报没有穷尽,永远享受不完。因为三宝可使人超生死,出轮回,所以造寺斋僧,供养三宝,功德最大。至于用心的纯正与否后果也有差别,如《菩萨本行经》上说:“若有众生,不能至心施,不能以恭敬心施,不能以欢喜心施。或贡高自大而施,或受施者,信邪倒见,比如耕于薄地,下种虽多,所收甚少”。又说:“若布施之时,能以欢喜心与恭敬心,与清净心,与不望报,与或与者,值菩萨圣僧,如彼良田,下种虽少,所收甚多。”又《业报差别经》上说:“若有众生,因劝布施,后还追悔,以是因缘,先富后贫。复有众生,因劝少施,施已欢喜,生在人间,先贫后富。”这些都是因布施的心理或对象不同,而产生果报上的差别。有心卖贫求富的人,不可不特别留意。

由上所说,布施可以卖贫致富,那么礼敬三宝,一定可以卖下贱而致尊贵,戒杀放生,当然可以卖短命而得长寿,参禅念佛,诵经研究教理,一定可以卖愚痴而得智慧。果能如是,宜发大勇猛心,将世间一切不如意事,用佛法的大智慧,一齐卖却吧 !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斋僧获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手持锡杖时的发心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三轮乃指:布...

持戒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么差别?两个都是修习善法。 我们这样子...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

烦恼和生气有意义吗

大士阁有一副含义非常深远的楹联:上联是 若能转念无须...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

看看有几位鬼神在保护你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佛教词典】修戒

【修戒】 p0899   集异门论五卷十七页云:修戒云何?...

【佛教词典】巴湿伐那陀

梵名 Pār?vanātha。传为耆那教第二十三祖。娶阿逾陀...

受戒容易守戒难

我们常常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对一般人而言,确是...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

越努力就越幸运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会思考的越多。越是优秀越是努力...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这个悭就是耽,是爱的意思。不过耽比爱的势力更强大,...

造作十恶业的来世果报

众所周知:吾人须坚守『五戒』,方能来世保持人身;须...

修行人不要有诤讼胜负之心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

如亲四怨的冤家

什么叫做如亲四怨呢?大概意思就是说看上去好像亲人一...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

放生蛇反遭咬,结果意想不到

晚上,和老妈闲聊。她问我:你还记得小阿公吗?小阿公...

如何摆脱同性恋

问: 诚心顶礼继空法师!我是一个平常人,但是从二十...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

宏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法会

那各位我们现在大家先定定心。今天因为有十几到二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