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2022/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绍云法师今年八十有二,仍精神矍铄,不辞辛苦,讲学弘法于四海,无畏布施于黎民,德厚流光,闻名遐迩。经友人引荐,我们慕名前往。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20余年,圆寂后获五色舍利若干粒,因与唐玄宗之师慧忠国师为昆季,随声名远扬,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我们沿高速从南京一路驰骋直奔含山县城北。此时,天高云淡,群山逶迤,满眼葱绿。车行至乡村公路,人烟罕至,偶尔能听见远处耕牛的“哞哞”叫声,唯有田间地头的庄稼随风起伏,充满着生长的喧嚣和丰收的喜悦。

“褒禅山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陡峭入云、造型雄奇,错落有致的寺院。夏日的骄阳照射在大片的赭黄琉璃瓦上,给她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辉。我们却无心欣赏这良辰美景。因为四周没有一丝风,阵阵热浪好像凝固了一样,把我们烘烤得汗流浃背,衣衫都透湿了,喘不过气来。刚迈进寺院大门,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凉爽的雨丝洒落在地面,飘落在我们身上,顿时暑热全无,一种畅快淋漓的舒适感弥漫全身。老天有情,天降甘霖。我不知这是不是冥冥之中与褒禅寺的缘分。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我们屏声敛息地穿过一座座殿堂和禅房,只见一位身穿灰色袈裟的耄耋老人盘膝而坐。他面容清朗,慈眉善目,专注虔诚,隐忍自律,像高山一样博大,像大海一样深邃。我被面前这位老人的优雅气质所吸引,生怕惊忧了他,不禁顿足不前,久久地凝视,倏忽间,心中产生一种心通者不以山海为远的默契。这位老人,就是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衣钵传人、安徽含山褒禅寺方丈——绍云法师。

“宣宏鹫岭拈花旨,德证灵虚性相融。绍传觉皇真实义,云居妙化泽慈云。”绍云法师,原名黄德泉,安徽省含山县张公乡人,1938年9月出生。七岁入私塾念书,12岁入县城读初中。

可以说黄德泉遇见佛法,既是缘亦是情。为何言缘?初中毕业时,他与同学去城郊的准提庵拜佛,发现上海佛学研究院编印的《觉有情》月刊中,有一篇介绍江西永修县云居山虚云老和尚,为解救黎民于水火禅定数日,让六月突降大雪使瘟疫消失和誓死护法、为法献躯的壮举。文中还欢迎有文化的青年,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来云居山学习佛法。于是,他给虚老写信表明心迹,很快就收到虚老回信,还寄来一张皈依证,那年他才15岁。

1955年,虚云老和尚来信说广东南华寺翌年要传戒,问黄德泉想不想出家。接到信后,他怦然心动。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黄德泉便与同乡余居士辗转千里,从安徽徒步来到江西九江云居山真如寺求佛出家。

也许是情。来到真如寺拜见虚云老和尚后,余居士局促不安,唯有他感到亲切自然,还能听懂虚老浓重的湖南口音。虚老问:“你们为什么出家?”余居士(海音师)回答:“我是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都成家了,我没有后顾之忧,就来出家了。”虚老说:“你还不错,能给父母留下后代。”虚老又问黄德泉,他竟脱口而出:“我是为成佛而来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博得虚云老和尚的欢心。不久,虚云老和尚亲自为他剃度,并赐法名宣德,字绍云。(同时来的余居士,则被虚老介绍的知客师为其剃度,赐法名海音)。

同年秋天,绍云奉师命前往广东曲江南华禅寺受具足戒,圆具后回云居山随侍恩师虚云老和尚。一个叫正智师的僧人找到虚老抱怨说:“我来这里几年了,您老不收我为徒弟。这个师父才来几天,就剃度了。”虚老笑着说:“我上辈子欠他的。”当时老和尚已是117岁高龄,几十年没收过徒弟,对这位年仅19岁的小徒弟,老和尚只是简单叮嘱一句:“要好好听话,好好发道心。”

绍云法师天资聪慧,诵读经典过目不忘,学修大乘佛经精进勇猛。22岁就被虚云老和尚收为亲传弟子,尽得老和尚衣钵,成为中国禅宗沩仰宗第九世传人。绍云法师在虚云老和尚身边随侍3年,直到虚老于1959年120岁圆寂后才离开。这段佛缘也催生了绍云法师为求佛之真谛的矢志不渝。他在求佛长路上历尽坎坷,文革时被迫还俗返乡。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绍云法师内心凄苦,却无处可诉。

凭着在云居山修行期间,虚云老和尚教他用草药治病的基础,绍云法师自学中医,将佛法与中医相结合治病救人,成为十里八乡的名医。改革开放后,他参加全国统考,成为大学生,并以地区第二名的佳绩考取了中医师。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他时常想起《金刚经》中“一切法都是佛法”,始终坚信“守的云开见月明”,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寺院,再续求经成佛、普度众生的情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缘际会,受当时云居山真如寺一诚长老的邀请,绍云法师重返真如寺初任禅堂班首。后升为首座,绍云法师领众熏修,日夜兼程,编修了《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等书籍。中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云居山,记录和见证着绍云法师的艰苦努力与付出。

2001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绍云法师,又受安徽含山县政府邀请,重归故里修建褒禅寺。为重修寺院,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筹款化缘,请人设计图纸,还自己当监工。在广大善信护持的努力下,历时五载,终于重建了寺庙包括五进院落、百余间僧舍的褒禅寺,还将慧褒禅师的舍利,供奉在高47.6米的九层慧褒禅师灵塔中。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以来,绍云法师侍奉佛法,不敢有一日懈怠。他在厄难中精修净业,在磨难中道念益坚,弘扬佛法,利被群庶,慈悲为怀,广结善缘,德重博学之名不径而走,先后到过印度、缅甸、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地交流,弘法讲学。从2001年至2017年,恢复重建道场7座,筹措善资四亿九千万元,出版了《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多余的话》《绍云法师开示录》等书籍。2013年,他设立了《褒禅寺助学基金》,帮助许多贫困学子求学。国内有的寺庙佛心不纯,铜臭味浓,但绍云法师住持的褒禅寺,则坚守初心,不受诱惑,把寺庙管理得次序井然,有条不紊。节日期间,他带领弟子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捐钱捐物,送医送药。还坚持给群众义诊,资助有困难的乡亲,让法雨普度众生,甘露滋润人心。

“禅是当下一念,这一念,不起二念,没有中间,没有善恶,没有增减,就是禅”,这是绍云法师对禅的理解。佛缘生佛情。绍云法师一生的情缘,让人感叹佛之慈悲与无畏。

我不知与绍云法师是否也有这样一份情缘,感觉与他的相识像是奔赴一场神交已久的约会。临别前,他送我一幅墨宝:“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褒禅寺内,古木参天,清幽寂静;菩提树下,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一代高僧、踽踽独行,步履从容;他心静如莲,只为无我,只为虔诚,只为慈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下功夫

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师委托,《净土》杂志编辑部一...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演培法师《弘一律师对地藏菩萨的礼赞》

每年中国夏历七月到来,我国佛教徒不少发心读诵地藏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吸烟的二十过

1、护法善神发怒远离,冤魂魔障如蝇附烂肉聚于此人;...

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

【佛教词典】六恶

指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

【佛教词典】自业智力作业

【自业智力作业】 p0601   瑜伽五十卷二页云:如来所...

纯素最常见的误区

我一直都是实事求是的人。谈及纯素,我也总是如实说来...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将入涅槃之际,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