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界法师  2016/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说弥陀的本愿功德已经存在,但是你必须把它启动起来,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业名词,叫“转他成自”。

你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转他成自的重点有两个:第一个,提起佛号;第二个,顺从本愿。所以这就牵涉到你念佛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数量的问题,第二个是本质的问题。

从净土宗的角度,佛号多多益善,因为那个佛号是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庄严,所以佛号进入到我们心中,的确会产生一种熏习的力量,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号真的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加持力,的确会让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但是你要往生,那就不仅仅是提起佛号而已,那是一个思想的问题,你必须要顺从本愿。我们以前都是顺从娑婆世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地轮回。为什么我们死了以后,正常人来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报?你跑不掉,你哪都去不了,涅槃去不了,净土也去不了。正常人死了以后,一定要在三界再得一个果报,因为你对娑婆世界太顺从,问题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心态,要把顺从娑婆世界的心态,调整为顺从弥陀的功德。但是,我们从一种杂染的缘起要转换成清净的缘起,这中间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是什么?空性的智慧。如果你没有空性,你不可能直接从杂染的顺从转成清净的顺从,你转不过来。一定是先把它归零,再重新开始。一个人不修空性,我不相信你能够把顺从娑婆直接转成欣求极乐,很难!你不把过去的空掉,不可能重新开始。你带着杂染的缘起去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杂染。所以,空正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你的人生重新开始,让你的生命重新归零。

念佛的本质,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你的智慧观照。其实念佛的本质比念佛的数目更重要,因为你心态顺从娑婆世界,没有顺从本愿,你所念的佛号全部夹杂生死业力,没有一句佛号是顺从本愿的。诸位!你平常创造的都是生死业力的佛号,那你临终怎么可能出现往生愿力的佛号?那个佛号从哪里来?因为你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所以,提升你佛号的本质就变得很重要了,你不能只是创造佛号。创造佛号谁都会,一句佛号念诵听,你自己创造一个音声你听得到,这个就是一句佛号,关键是它可不可以往生。不一定!我相信它是一个很殊胜的资粮,但是,是不是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那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为什么所有的事修都要理观,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不提升,所有的佛号就不可能提升。因为它是你的心创造出来的,不是佛号有问题,是你的心有问题。

蕅益大师在讲净土法门时,他开宗明义“是心作佛”,所以才有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不随顺佛陀,创造不出跟佛陀相应的佛号,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了佛号的状态。我们不可能达到佛陀的境界,但是起码顺从,至少是跟佛陀同一个道路,不能抗拒佛陀,不能背道而驰。我达不到佛陀的境界,但至少我顺从。所以从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而转化成对极乐世界的欣求,空性的智慧,先把它重新归零,再重新出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

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百往生

问: 近来有一助念团很有影响,据说很多生前不信佛或...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呢

在净土宗的往生因缘当中,有两种的差别。 第一种叫做随...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因为吃亏,才带来无穷无尽的福报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

【佛教词典】颇尼多

梵语 phānita。指煎熬甘蔗最初所得之浓汁。正法念处经...

【佛教词典】明师

(杂语)明事理之师也。唐华严经十一曰:导世明师难一...

把握当下,做时光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总是向往着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新年意...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你能够持他的圣号就已经得救了

《地藏经》又给我们一个启示:地藏王菩萨每日清晨随顺...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问: 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