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短暂

2012/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中所说:“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自然界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稍纵即逝的。

佛教经论中,经常提到“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论中有比喻:“大海中飘轭木孔,海底一只盲龟一百年钻出海面一次,当乌龟的头钻进木孔,那就获得了人身。”人生犹如昙花一现,获得如此难的人身这么一回,如果我们还不珍惜,那么我们就等于浪费了人身。《四十二章经》云:“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万法变迁犹如朝露闪电。

实际上,世间万物无不刹那变异,我们人的身心,也无不在刹那变异。俗话说“世间无不散的宴席,无不调谢的花朵。”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都只是昙花一现,转瞬便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此无常的世界中,没有一件事物永恒地存在于世。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人既来世间,就有生命,就有生死;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有多长,我们却不知道,所以我们只有珍惜生命,提升我们精神,使之达到圆满的境界。我们现在必须放下一切,静下心来想一下:我们是想生生世世沉沦于茫茫苦海之中受生死呢?还是向觉行园满的大圣人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解脱三有轮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不懂得人身难得意义的人,一个至今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的人,他对人生是自然不知道珍惜的。真正是为了出离生死苦海的人,必定会珍惜一分一秒,以求究竟的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遵循生活的规则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

宁可活得很快乐,不要赢得很痛苦

阿赖耶识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统统去过,哪一个人都...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

有些事需要破格处理,结果才会更好

世间万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时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在网上烧香拜佛有用吗

问: 烧香拜佛是最常用的供佛方式,现在是网络时代,...

【佛教词典】王立性暴恶

【王立性暴恶】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二页云:云何名王立...

【佛教词典】一阐提

(术语)Icchāntika,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

【推荐】五戒的制戒因缘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

抓住散念,时时念佛

要抓住散念,时时念佛。在工作或生活当中,行住坐卧,...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净土法门是了生死之大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