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圣严法师  201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真的是因为人有情绪,所以才被称为‘有情’吗?

答:众生皆‘有情’,有情众生都是有情绪的。人因为有思想、会记忆,除了考虑当下的问题,还会想到过去的状况。此外,人也会想象,会对未来进行揣测,因此情绪的状态比较丰富。

就像有人失恋或是失去爱人时会觉得很痛苦;或是单相思,单方面想象着要追求的对象是这么完美,费尽千辛万苦也要把对方追到手。像这样的情绪始终牵挂着,怎么都放不下。

除了感情,其它如事业、家庭、健康及生活上所造成的失眠、忧郁症、躁郁症等,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人的一种情绪病症。

问:情绪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情绪常有起伏?

答:情绪的本质是自我的追求,也是自我的安全及喜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着心。因为没有安全感,或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就产生了情绪。此外,自卑或是因自卑而产生的自傲,也是一种情绪。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绪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的。

就像佛法里讲的,我贪、我嗔、我痴、我慢、我疑等种种的‘我’,这些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如果放下自我中心,就不会有情绪。

任何众生都有自我,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比其它的动物强,其它的众生只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以本能保护自己求生存,而人除了保护自己、保护家族,还会保护名誉,甚至维护死后的名誉。这些围绕着自我中心的要求会跟环境起冲突、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产生自我矛盾的情况,情绪也就因此产生了。

问:请问‘情’一定是苦的吗?

答:‘情’是围绕着自私的自我中心发展出来的,所有一切的‘情’,无论哪一种都是苦中有乐,而且苦多乐少。苦,是开始、结束都苦;乐,则只是偶而出现一下。大家常为了追求短暂的乐,便一直苦下去。我们要知道,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先苦后乐、先乐后苦等情况,都说明了苦和乐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无论苦的磨难或乐的享受都是情绪,因为乐很短暂而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只要跟‘情’牵连在一起,多半是苦的。

我们看到许多赚人热泪的戏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茱丽叶》等,这些剧情都非常凄美,既然凄美,就表示是苦多乐少,彼此之间都是苦的,乐的时候非常少,剧中人为了追求终究的乐,最后仍是以苦为果,所以是悲剧。

许多像这种以情为出发点的名作,真可说是人间的写照,人生真正快乐的事情不多,而痛苦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原因是什么?是‘情’。父母子女之情也是一样,儿女就是感情的寄托,男女的爱情也是一样,甚至非常亲密的友情,也会有这种问题。所以,凡是‘情’,大概都是苦的,乐是有,但很少。

所以佛说,要从‘有情’而成‘菩萨’,如此就成为‘觉有情’了。

问:有医学研究者认为情绪是一种身体的能量,当我们有很多情绪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减少我们的能量?

答:这必须看情绪发出的是什么能量。我们的体能是一种能量,心力也是能量,而体能跟心力往往有互动的关系。如果体能不好,心力也不容易提起来,身体健康的时候心力比较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心力则比较弱。

活人有体能可以影响心力,心的力量会产生影响人的力量,死去的人则没有办法。假使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很强,也只能在生前发挥,死后力量是不存在的,一个已经没有身体的死人不可能发挥能量。所以,情绪跟体能确实有关系。

当一个人病得连话都讲不出来,是没有办法发脾气的。我们会听到有人以‘炉火纯青’来形容老人,这不是因为有修养,而是因为上了年纪,体能不行,即使要发脾气也发不出来了。因为心的能量弱,没有本钱发脾气,要吵也吵不过人家,只好得过且过了。

一个生前非常健康的人,如果突然间死了,他的魂、灵还可以继续用身体里储蓄的能量产生某种功能。而已经年老色衰的老人已经没有体能了,如果就这么死亡,是没有办法再运用身体的能量。所以,人的情绪跟体能有互相连带的关系,如果没有体能,情绪也不会出现。

问:既然情绪和体能相互影响,我们要如何善用?

答:脾气很坏的人,有人会用‘肝火很旺’来形容。但也有人身体很弱肝火却很旺,这样的人如果把身体上的能量全部耗尽后,就会面临死亡的到来。所以,生病的人最好能够休养,不要发脾气或闹情绪,否则只会死的 越快。

对于生病的人,我都跟他们说要多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多往好处想,打开心胸不要闹情绪,也不要忧虑担心,更不要太执着自己的身体。反正有了病,就面对事实、接受事实,还是好好的静养,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这样活着的时间就会比较长一点,能量也不会消耗得那么快。

有的人得了癌症,知道活不久了,就拼命用他的能量做这做那,好像想把这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在几个月之内全部做完,结果只会更快抵达生命的尽头。所以,还是要细水长流慢慢的来,这样就可以活长一点。如果一下子把能量用完了,那体能没有了,心力也就没有了。

所以,情绪最好能控制、管理。不管理、不控制、不珍惜情绪能量的话,那就麻烦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

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情绪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有句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

六种不良情绪让健康亮红灯

负面情绪一:承受压力 经常承受压力,也就是忍受慢性...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

圣严法师:哪怕任怨任劳

任又可称为忍,就是负责、担任、忍辱负重。 对待别人...

圣严法师:关卡和阻碍

在我的人生过程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关卡和阻碍,而且...

【佛教词典】无想

梵语 asajjā。指全无想念之状态。或指入灭尽定,证得...

【佛教词典】楚江王

(杂名)十王中之第二。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燋石下活大...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因果相续经过哪三个阶段呢

是故由赖耶种子,生起诸法之现行,复由现行熏成种子,...

一位母亲一生中撒的8个谎言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

佛开示外道与邪师的辨别法

《佛说金刚心总持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持名念佛是为径路中的径路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