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悟的定义》

圣严法师  2010/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所讲的‘悟’与此有所不同。就一般人所谓的悟而言,约可分作五类:

(一)艺术的悟

艺术的悟实际上又可称为灵感。不论是文学家、音乐家或画家,他们的创作多半不是依赖平常的知识或学问,也不完全依赖技巧的训练。文学上有所谓下笔如有神助,几千几万言一气呵成;就画家而言,凭着神来之笔,不论是小品或巨幅的画作,均能一挥而就;音乐家谱曲,经常是不假思索,源源而出;当然,也有所谓文穷而后工,贾岛的‘推敲’便是最好的例子。可是没有灵感的创作只能见其工夫,不能获得天马行空的自在与豁达,因此,艺术家往往是天成的。

(二)科学的悟

科学家们发现某种物理、数学、生化等学术上的定律,固然先应有其学术的基础训练,主要还是得自悟性,不论是理论的或技术的重大创发与突破,往往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工夫’的情形下产生的。牛顿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都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

(三)哲学的悟

对于人生宇宙的体验,哲学家往往不出儒家所说的生而知、困而知、学而知的三个途径。从学习而知固然重要,却无法超越前人的经验范围;唯有天生而知的天降奇才及从困顿中逼挤出来的发现,才能开创新知的境界,那就是悟境。古来伟大的哲学家们,为我们的文化思想史,留下各种型态观念的哲学理论;例如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即是在贬谪至贵州龙场时悟得。

(四)宗教的悟

宗教的悟其实就是通过宗教的仪式、信仰和祈祷、礼拜、持诵等行为,而感应天启、神示、降灵等现象。有的直接用眼睛看到神的指示,或者用耳朵听到神的言语,或是经由梦境得到神的垂示;也有突然灵光一闪而发觉自己与神同在,见解超乎常人,信念突然增强,生起悲天悯人的使命感;或是真实目睹天堂、地狱、神仙世界等奇异经验。当事人往往会把这当成开悟;也就是未曾发生的事突然发生,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宗教信仰多半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

但是从禅的立场来看,以上四种,都不是真的悟境。悟,必定是自我中心的脱落,自私烦恼的解放,分别执着的破除,所以应该更进一步超越于灵感与灵验之上,才是真正的悟境。

(五)禅的悟

根据佛经所载,禅的悟是‘觉’的意思。觉有三个层次:

1.小乘的自觉。破除了贪、嗔、痴、慢、疑等自我中心的烦恼之后,再也不会因各种烦恼而在生死流转之中接受苦报;这必须修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门,才能达到破我执、住涅槃的阿罗汉程度。在小乘的修行过程中,能够到达初果的位置就已算是开悟,到了四果则是彻悟。

2.大乘的菩萨称为觉他。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译,而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菩萨不仅自断烦恼,尤其发愿广度众生,地藏菩萨甚至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菩萨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至于自己能否成佛,不是问题;事实上如果众生都因他而成佛,他必定也会成佛。通常把菩萨道的层次分成五十二个位次,若能进入第十一个位次也算开悟,直到成佛则叫彻悟、圆悟。

3.佛是自觉、觉他、觉满。他的烦恼已经断尽,已为一切众生种下了得度的因缘;他是自利利他、福慧双运而圆满究竟的人,所以称为大圆满觉。

4.禅宗的悟另有胜义。有一种是不假阶梯,在明师指导下一触即悟;也有在苦参实究时,悟境突然自发。当悟境现前之时,心胸坦荡,豁达无碍,晴空万里,不着点尘,与佛的心地一般无二,平等一如。不过,佛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彻悟;一般的禅修者可能要悟了又悟。悟境出现的时间也有长短,力量强的比较持久,否则相当短暂。唯其已经开悟,毕竟和从未有过悟境的人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已经见到本来面目,所以信心坚固,而且会继续努力。因此有位禅师曾说‘大悟三十多回,小悟不计其数’,可见禅宗的悟并不等于一悟就是解脱,或者一悟就成佛。

从以上可见,佛教所说的悟有顿、有渐、有深、有浅,而禅宗属于顿悟。顿悟可能达到彻悟,但多半要悟了又悟,重重突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圣严法师《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星云大师《维护正义的勇气》

舆论的力量与公权力的伸张是建设社会、安定社会的一股...

三宝弟子的信仰守则

一、敬佛 (一)坚信佛陀为无上圆满正觉,毕生以佛为师...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

星云大师《青年的毛病》

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

【佛教词典】范道生

明末清初佛像雕刻家。隐元禅师于日本建黄檗宗之本山万...

【佛教词典】六聚

(名数)上五篇于第三位加偷兰遮罪Sthūlātyaya之一也...

顺逆在于一念间

绝大部分人感觉自己很不顺,尤其是工作比较紧张的人。...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

倓虚法师出家后的第一次讲经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

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不可能给你烦恼

清觉禅寺的心明禅师,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这是和每一个出家人紧密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特...

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

一、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人非圣贤,谁人无过呢?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那也就是...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

向鬼神祈祷就是邪见

世间人生病或者有危险灾难等等不幸,不知道念佛修积善...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