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圣严法师  2017/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是人;所以杀人犯罪,而自杀既不慈悲也无智慧,也是有罪。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以自杀来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呢?因为当一个人在面对极度恐惧、无奈、厌倦之时,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对命运没有把握,看不到自己的将来;或者已预见未来将有大祸临头,觉得既然已无希望,生不如死,便会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看似被迫走上绝路,其实是不愿意承担生命中应尽的责任。

殊不知,即使是一个最卑微的人,他的生命也有崇高的价值与份内的职责。除非意外死亡,或是自然死亡,否则只要活着,就有功能、就有责任。即使是绝症病患的生命,仍旧有其功能和责任,可以有念佛的功能、随喜赞叹好人好事的功能;也有接受病痛的责任,面对生命这个事实的责任。因此只要有一口气在,身而为人的功能就存在、身而为人的责任就存在,岂可轻言自杀。

我曾经认识一位重病久卧在床的老太太,她的女儿很孝顺,每天都去医院探望她、陪伴她。经年累月,老太太的病况既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对女儿如此辛苦的照料,很过意不去,她觉得自己如此活着,只是增加女儿的负累,不如早早结束生命。有一回我去探望她,告诉她:‘念佛的功德可以消除一切障碍,仰仗佛力,恶业亦可以化解,但也不必期望死亡,人只要活着,就有他的功能和价值。’老太太回答我说:‘我活在世上,对我女儿来说,只是一块绊脚石,她每天都来探望我,我已亏欠她太多了,我想早一点死。’女儿在一旁噙着眼泪说:‘我只有一个妈妈,你活着的时候,我还有妈妈,为了我,你一定要努力活下去。’这时老太太豁然开窍,原来她发现自己活着还是有价值的,之后就听从我的劝告,开始念佛了。

又有一回,我遇到一位服毒自杀而被救活的先生,自杀的念头依旧在他脑海里盘旋。我告诉他:‘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选择以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这是逃避现实,在未来世,还是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即使今生现世,我们也是为了还债而来,逃债的结果仍将被追讨,甚至必须付出加倍的利息;但是,我们可以转变观念,把还债的态度转为“还愿”。也就是说,吃苦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那么,既对我们亏欠的人有所交代,也会使自己更有尊严,即使必须因此多吃一点苦头,为了利人又能为自己培福,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

我又告诉他:‘无债一身轻,选择自杀的人,债尚未还清。因此不可能就此解脱,甚至在死亡之后,自杀当时的情景与苦痛仍会不断上演,因为在我们的心识里,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即使超度,最好是在活着的时候多修行,自己超度自己,否则自杀死后,盼望亲友做功德超度,力量是有限的。’听完我这一席话之后,他便决定好好活下来了。

倘使大家发现周遭的人有自杀的倾向,就可以用这种观念来告诉他。只不过多半有自杀念头的人,旁人不易察觉,因此,最好每个人都能在平时就建立起三世因果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努力发挥自己这一生的价值。佛说人身难得,若不积功累德,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猕猴喻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

钓鱼捉鱼的恶报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南无宝髻(j 音寄)如来 护生咒:唵om 缚wa 悉xi 波bo 罗...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

做寿的问题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

生和死的四个层次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

【佛教词典】多罗叶记

凡三卷。日本真言宗心觉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又...

【佛教词典】尼说戒请法仪

亦名:说戒请法仪 子题:广德 资持记释云:“引缘中,...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虚云老和尚谈静坐的法要

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

夏季五种补肾最佳食物

天气炎热,工作繁忙,不少上班族觉得整天昏昏沉沉的,...

佛教徒找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一次,文殊菩萨化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几个...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把慈悲心体现在生活中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个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一个人的相貌,随着他心里的状态而变

妙色呢,佛所示现的妙色身。为什么加个妙?这是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