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无念不是断念》

圣严法师  2010/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谓「无念」,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也就是「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而不产生好恶。许多人自以为懂得佛法,就拿着一知半解的常识,任意理解佛法。

我最近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说法,说:「佛法教人『断念』,遇到烦恼的时候,丢开它,不去想,烦恼就没有了。」其实佛法里根本没有「断念」这个名词,我只听说「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的名句,此在佛法里说的是「无念」。

所谓「无念」,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也就是「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而不产生好恶。因为心里有了好恶的分别,就会有执着,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所以,用「断念」来对付烦恼,那是什么都不想,让脑筋暂时休息一下,对想得很累的人来说大概有效,但绝非解决烦恼的根本之道。

真要断烦恼,是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而不是逃避它。有一位诗人说:「如果生命只是一杯清水,我宁可它是一杯苦酒。」这种想法以佛法的立场来看,是相当消极悲观的。很多人以为佛法是一种遁世的思想,跟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遁思想混为一谈。其实,那种思想不是真正的佛法。当然,现在也有些佛教徒以为长时间打坐、让心安静下来,就是修行,如果是这样想,就很容易产生厌世思想,也很容易出家。

但是,佛法其实是最积极入世的。《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维摩经》里也说:「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即莲花是出于淤泥而不出于高山,在众生烦恼之间做因缘观想,清清楚楚的了解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幻化,当下即空,所以,不会起烦恼。不过,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不会用。佛法难闻,佛法难行,倒不是佛法深奥难懂,而是一般人即使听到了,也当它只是能说不能行的理论。

其实佛法很简单,说来说去只有几句话,贵在能确实的做。我从小就觉得佛法很好用,所以一心弘法,信心坚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四依法之「依义不依语」

前面讲过第一依法不依人,现在来看看第二依义不依语。...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推荐】《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安太岁、点光明灯在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

问: 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佛教词典】勤策

梵语 ?rāmaneraka 之意译。旧译沙弥。为五众之一,七...

【佛教词典】妄语翻名审定

子题:妄语以声相分业道、七处、语言 戒本疏·四波罗夷...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

愿发得大,感应才大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国大陆去,在普陀山的观音...

惟贤长老读诵《大般若经》的感应事迹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

两悲相感,当下就把我们摄受住了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问: 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电脑萤幕同时开了好几个...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

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

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