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开阔。可是到了大菩萨的位置,就没有什么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

在《维摩经》、《般若经》等经典中,我们看到的菩萨,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渐次修证的,当修证到“无生法忍”的层次时,烦恼从此不生,从此不需要再为自己做什么、改善什么,只有智慧和慈悲自然地运作,因此就无所谓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所谓自然运作,就是物理学上“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定律。菩萨的烦恼心再也不生,永远不动,所以是恒静;但智慧和慈悲的两种力量,却永远不会静止下来,所以是恒动的。

烦恼既已恒静,就没有必要再去压制,或是化解、转移;智慧和慈悲既已恒动,也就不需要再以发愿、决心、目标来提振自己的心力。此时,菩萨随时随地都没有事做,但却又随时随地在做帮助他人的事,但是他没有特定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也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事,他只是随缘而做。

这里说的“缘”指的是众生与佛的缘,众生的缘一旦与菩萨的慈悲遇合,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互动,菩萨的慈悲动了,智慧也就产生了。其实,佛菩萨与每位众生都有缘,只要众生相信佛菩萨,诚心祈求佛菩萨的救济,那么,佛菩萨自然会随缘来救济你,因为佛菩萨接引的手,随时随地都伸向众生。

我们一般的凡夫,要促成一件事,必须先发愿,然后用意志力朝目标、方向持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过程还必须有诸多因缘来协助。但是大菩萨不需要刻意制造什么缘,所谓“无缘大慈”,他随时随地开放慈悲心,只要众生接触到他,众生就得度,接触不到他,菩萨还是在度众生。他根本不用发愿,因为他无处不在度众生,无时不在度众生,所以说菩萨有广大无边的慈悲与智慧。

此外,佛菩萨也没有“自我消融”的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我中心、自我要求,不会有“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要救什么,不要救什么”或“我要到哪里,不要到哪里”的念头,这就是无我。

但是“无我”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烦恼的我,也没有在乎自我价值、自我存在,或自我意义的我。因为没有这些“我的”念头,智能和慈悲的功能才能完完全全、非常彻底、非常圆满而普遍地运作,这就是“自我消融”,也才是自我真正的完成,也就是“真我”。

可是有人认为,如果到最后一切都无我了,不是很空虚吗?其实,成佛以后,乃至于涅盘以后,智慧和慈悲永远都在世间运作,而他的净土也永远都在十方世界推动,并且与他的本愿本誓同在,也就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到了这样的状态,那是最彻底的“自我消融”,才能真正称为“无我”,也才是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买智慧

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

捕象记

久远以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及...

我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戮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

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各位尊敬的护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陆法...

人生三论

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

圣严法师《永远的功课》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

圣严法师: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

圣严法师:真的放下了吗

很多人常说:「我早就已经放下了!」但是,真的放下了...

【佛教词典】觉性

(1575~1660)李氏朝鲜时代僧。俗姓金。字澄圆,号碧...

【佛教词典】八不思议

(名数)大海有八不思议,以譬涅槃。...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初学佛应怎样修行

阿弥陀佛!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经常面对灾难事件而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120的护士,经常面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而...

舍秘诀而耕空言,弃神丹而服狂药,岂不大可哀哉

疏文:有生而悟无生,故云入有得空。生属凡夫,而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