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法

印光大师  2025/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法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

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

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

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切不可生急躁心。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

以仗佛慈力,且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汝且莫听别人话,自可得此最胜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卅年精修 预知往生

上海何王氏者,本一无知无识之妇女耳。自二十九岁,得...

横截诸恶趣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

如何判断念佛人在平时或临终是否具备信愿

问: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现象,以什么方式去判断念佛人...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印光大师原文: 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

【佛教词典】如来愍菩萨

如来愍,梵名 Tathāgata-mrditā(mreditā),音译...

【佛教词典】阿毗三佛陀

梵语 abhisambuddha 之音译。巴利语同。又作阿惟三佛、...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白话译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

化愤怒为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

怡山然禅师《礼佛发愿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舍却贪爱,戒除贪欲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

无言的感化:看佛陀如何面对恶口与辱骂

佛陀成道后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岁那年,佛陀在优陀...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

七事得梵天福报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