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证严法师  2012/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羡慕,便放弃家庭,加入僧团。

他在僧团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人生短暂又可贵,应该找个静处精进修行,就对佛陀说:“佛陀呀!我在那么多的人群中,心无法静下来,能否让我有一个较好的修行环境呢?” 

佛陀点头应允说:“你自己去找一个适合你修行的地方吧!”他便离开僧团到了一个山头的地方,找一个静处坐定下来,开始修行。

因为周遭一个人影也没有,所听到的都是有如鬼魅的声音,于是整个脑袋里都是鬼魅的幻影,他开始惶恐了!心想:我在比丘群中无法定心,而这儿十分安静,却不断生起惶恐的心念。我还是停止修行,回家享福吧!

这心念一动,佛陀正好来到他的面前。佛陀问:“你在这么静的地方,周围没有人影,怕不怕?”

他虽然内心害怕,口头上却回答说:“不,我不害怕!”佛陀就说:“好,我们坐下来谈谈。”

刚坐下来时,正好看到远处有只大象走来,在离他们不远的一棵大树下,很安详地躺下来睡觉。佛陀就问他:“你有没有看到那只大象在那儿睡觉?”“有。”

“这只象有眷属五百只,日夜围绕,非常吵闹,所以想暂时在此好好地休息。象是畜生类,都懂得舍闹取静,可惜有很多人却不懂得爱惜静谧的环境。闹,往往是心在闹,有人修行是‘人在闹事,心清静’;也有人是‘人在静中,心纷乱’。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他听了非常忏悔,对佛陀说:“佛陀啊!在僧团里,可以相互勉励、精进修行、弘扬佛法,我却不知惜福、惜缘而离开僧团;现在一个人在静中,心又纷乱,真是惭愧!我愿意再随佛陀回僧团,与众比丘一同接受教法、相互勉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一路上一边...

护心勿起瞋

佛陀住世时,众僧日中一食,托钵化缘毕,或在山林间经...

不浪费一个苹果

有一个韩国家庭有三个儿子,有一回亲戚送给他们两筐苹...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

【佛教词典】杀初二三果不犯逆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杀下三果,何不犯逆?’...

【佛教词典】自性戒

(术语)十善戒者,不待佛之制止,自性可受持之戒也,...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修慈悲观对治瞋恨心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以祖师正确的知见做后盾

蕅益大师会特别强调往生的条件: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